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机构,负责到各地招揽人才,了解各地的人才分布情况,主动与那些有才华但未遇明主的人士接触,邀请他们来大唐发展。同时,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平台,吸引周边国家以及更远地区的人才前来交流合作,进而选择留在大唐。
此外,建立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不以出身、门第论人才,而是根据个人的能力、贡献来评价人才的优劣,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如赐予爵位、授予荣誉称号、赏赐财物等,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大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然而,在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家长和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学习实用性学科是 “旁门左道”,更看重儒家经典的学习,对完善后的课程设置不太接受;一些外地人才对大唐的情况不太了解,担心来了之后难以融入,对人才引进政策持观望态度;还有些在人才评价过程中,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观念保守的家长和学生,通过举办学科知识讲座、展示实用性学科成果等方式,向他们解释实用性学科对大唐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新的课程学习中来。
针对外地人才的顾虑,安排专人负责对接,为他们提供详细的大唐情况介绍,包括文化习俗、生活环境、工作机会等内容,同时组织已在大唐生活工作的外地人才分享经验,帮助他们消除顾虑,让他们感受到大唐的包容与友好,促使他们下定决心来大唐发展。
对于人才评价中存在的人情干扰问题,建立严格的评价监督机制,明确规定评价标准和流程,要求评价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违反规定、利用人情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给予严肃处理,确保人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随着人才培养与引进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在朝堂之上为国家出谋划策,还是在民间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贤能之士大展身手,大唐的发展动力更足,呈现出一片人才济济、繁荣昌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