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民心所向,智将入笼(1 / 2)

乐昌府,天色大亮。

但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夜血腥的城池,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苏醒。

城门紧闭,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户户门窗紧锁,百姓们从门缝里,用惊恐和不安的眼神,偷窥着那些接管了城市的、陌生的士兵。

这些士兵,与他们印象中懒散的府兵截然不同。

他们盔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脸上写满了冰冷的肃杀之气,但行动间,却军容整肃,令行禁止。

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沉默地在城中各处要道巡逻,接管了城墙、府库、武库等所有重要地点。

整个乐昌府,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

就在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即将发酵之际,一纸告示,同时出现在了府衙门口和城中最热闹的市集中心。

告示是用最粗的墨笔,写在最显眼的白麻布上,上面的字迹,笔走龙蛇,带着一股金戈铁马之气。

“告乐昌府百姓书!”

“伪都统刘劲,勾结豪强,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伪知府张德海,尸位素餐,鱼肉乡里,罪不容诛!今我南境神凛军,奉南安王殿下之命,前来吊民伐罪!”

告示的内容,直白而震撼。

下面,更是用血红的朱砂,写下了三条铁律:

“一,神凛军自入城起,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所有物资,皆公平买卖!”

“二,三日之后,于府衙公堂,公开审判巨贪张德海,所贪赃款,悉数返还于民!”

“三,即刻起,于城东开仓放粮,凡我乐昌府之贫苦民众,皆可凭户籍,领取三日口粮!”

而在这张告示的最下方,盖着一枚让所有识字之人都心头狂震的、鲜红的印章——

“南安王印!”

这张告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起初,百姓们是不信的。他们躲在家里,将信将疑。

直到城东的粮仓真的被打开,一袋袋泛着米香的粮食,真的被搬了出来,堆积如山。

终于,有人试探着走了出来。

街角,一队正在休息的神凛军士兵,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他们身上的杀气,依旧让普通人不敢靠近。

忽然,一个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阿婆,端着一只缺了口的粗瓷大碗,颤颤巍巍地走到了一个看起来最年轻的士兵面前。

那士兵瞬间警惕起来,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但老阿婆只是将碗放在他面前的地上,碗里,是两个还冒着热气的煮鸡蛋。

“军……军爷……”老阿婆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颤抖,“你们……你们真的是南安王殿下的兵吗?”

年轻的士兵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俺们都听说了……”老阿婆用那满是褶皱的袖子擦了擦眼角,“都说在南边,跟着南安王殿下,人人都有饱饭吃,娃娃们都有新衣服穿……俺不求别的,俺就是想问问……这是真的吗?”

这句话,像一个开关。

年轻的士兵还没来得及回答,他身旁那个一直板着脸的什长,忽然瓮声瓮气地开口了。

“是真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坚定,“在南境,没人会饿肚子。”

这句话,仿佛拥有无穷的魔力。

越来越多的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们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是一个刚出锅的烙饼,有的是一捧晒干的草药,还有的,只是一碗干净的热水。

他们默默地将东西放在这些神凛军士兵的面前,什么也不说,只是用一种充满了希望和敬畏的眼神,看着他们。

那眼神,比任何刀剑,都更有力量。

……

与此同时,平湖县。

刘劲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