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十二诸侯年表(1 / 2)

太史公翻开春秋历谱谍,读到周厉王那一段,每次都忍不住把书一扔,长叹一声:“唉,师挚真是有先见之明啊!想当年商纣王用了象牙筷子,箕子就在一旁叹气。周朝的道德风气一败坏,诗人们就开始在枕席间寻找灵感,于是《关雎》这样的诗就诞生了。仁义道德越来越淡薄,人们就开始用《鹿鸣》来讽刺社会。等到了周厉王那会儿,他这人特讨厌听别人说他坏话,公卿大臣们怕被杀,结果搞得天下大乱,厉王最后只能跑到彘地去避难,这祸乱啊,就是从京城开始的,后来还是共和行政来收拾烂摊子。

从那以后啊,各国就开始各自为政,强的欺负弱的,打仗也不请示天子了。不过他们还是打着王室的旗号,以讨伐为名,拉帮结派当盟主,政权就落在了五霸手里。诸侯们就开始胡作非为,奢侈淫逸,不守规矩,那些乱臣贼子就越来越多。像齐、晋、秦、楚这些国家,在周朝的时候其实都很弱小,封地有的百里,有的才五十里。可是呢,晋国有三河之险,齐国靠着东海,楚国占据江淮,秦国又有雍州之固,这些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崛起,轮流当霸主。那些周文王、周武王时代受封的大国,后来都得向他们低头。

所以孔子就站出来,大力宣扬王道,他找了七十多个国君,想让他们采纳自己的主张,可惜没人听他的。于是他就去西边看看周朝的遗址,研究研究历史记载,从鲁国开始,编了部《春秋》。他从鲁隐公开始写,一直写到鲁哀公捕获麒麟,用词简练,去掉那些啰嗦的部分,制定了写史的规矩。他这套王道理论啊,真是完备得不得了,把人间的事情都讲透了。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都是亲耳听他传授的,他们写的那些带有讽刺、夸奖、隐讳、贬低的文字,都不能直接写在书上。鲁国的君子左丘明,怕弟子们各执一词,失去历史的真相,于是他就根据孔子的史记,详细论述了那些历史事件,写成了《左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