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是不从大唐商铺售卖的物品。有了各朝的国货强推标识,也是不会担心售卖的。
这种优质的产品流入市场之中,百姓们便会自发抢购一空。
至于一些普通标准的货品,通过国标,也是准许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种产品质量虽然一般,可能甚至都有些劣质。
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材质虽然差了点。耍了点小聪明,偷工减料。
与高标商品的区别便是价格实惠,所以想要与之竞争。便会压低自己的价格,用实惠的价格来取胜。
没有了以次充好的机会,劣质产品的伪装和泡沫,也必然会被戳破。如果还是追求高利润、多赚钱,肯定是会倒闭的。
毕竟同样的价格,你比高标产品质量差、不耐用还不好用。那我为什么不买更加优质、好看的高标产品呐?
同样是官府提供的成品钢和橡胶,做同样的产品。那怎么你做的自行车就非要少用二斤钢,橡胶搞了薄薄一层,复杂的工艺便要舍去呐!
是,或许多余的钢材、橡胶也足够你多生产一些自行车。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降低了价格。
结果你的自行车稍一颠簸,轮胎的支撑骨架就会断裂,车圈就会瓢。稍微多打一点气,车胎就会爆开。
那么,购买这样的商品真的值得吗?或许他符合销售的标准,却不是能给大家提供商品中最好的。
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真的值得吗?为什么别人家制作的高标产品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呐!
别人家的电饭煲用上个百、八十年都没啥问题,劣质的三天两头就坏。所以长期来看,细算成本,这些劣质产品,自然不如优质产品更省钱。
以前是百姓们分辨不出来,现在各朝便是充当了筛选优劣产品的过滤网。那么群众消费起来,眼睛是不是更亮了一些。
不可否认,确实不是所有百姓们,都是能够承担优质产品的价格。就像财富不会平均一样,穷人总是会存在。
所以,有一些百姓们想要少花一些钱,买上些便宜货。各朝也没有必要完全堵死,不让这些质量一般的商品售卖。
也给他们一定的销售空间,毕竟有些时候,不是大家不想买好东西。而是为经济条件所迫,经济条件迫使他们去向低质产品妥协。
这样来看,既不能让优质工厂亏本赚吆喝,又不能让价格成为百姓们生活的障碍。如此来看,用低质工厂填补空缺,也是刚好合适。
毕竟,优质、低质的商品已经完全区分开来。大家购买时也有所心理准备,选择权皆是在百姓们的手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就行了。
而各朝的官府,也是不提倡大家买这种劣质货品就是了。于是,这些生产劣质商品的商人们便需要自己铺设销售渠道。
无论是把商品铺设到私人商铺,又或者自己投资。开设店铺或者品牌店,也是需要从头开始,耗费的金钱和人力也就更多一些。
从这些来看,倒是不如混个“国货强推标”更省心一点。有标好歹不愁卖啊!都不用你去铺设,买家自己就跑到工厂进货来了。
产品的声明在外,自然便会有人上门购买。
也许有人会说,如此苛刻,严格的标准。会不会迫使商人大捞一笔,携款潜逃到国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