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 宿鹤拳(二)(2 / 2)

动作之旅 加油您最棒 1144 字 1个月前

练宿鹤拳还必须注意气贯丹田,出手出气,气行一贯,练时手对脚,也就是天对地,手——脚——气相连。宿鹤拳所要求的是宗劲,而不是宗力。故动手就要有摸抖之劲,力由足起,劲由腰发,由腰部带动全身发出一种弹抖之劲。宿鹤拳有明、暗劲之别,来源于明、暗气,明见于外形,?暗潜于内在。两者的关系是气通过运行,调动了人体的内在功能,使各部器官发挥较大的机能,见于外形。这也是鹤拳的共性。丹田功的训练还能起到祛病延年、强身保健的作用。由于丹田功练的是瓜式呼吸,腹式呼吸深而长,它能使腹肌腰肌、隔肌等机能都得到增强。根据现代的研究,腹式呼吸还可促进内脏运动,消除脏器郁血,促进新陈代谢和胃液。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的吸收。同时,腹式呼吸还能促进静脉血回流到心脏,改善淋巴液的循环,同时,刺激神经系统,不断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据临床观察,腹式呼吸可治疗呼吸、心血管系统、溃疡病、胃下垂、”肠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长期练此功,可使人精神旺盛,面色红润,体格健壮。

宿鹤拳训练时只要能做好腹式强缩运动,做到呼吸深长有力、均匀沉细,注意力集中并意守丹田,就会很自然地把气血由丹四周流全身。练功时气由丹田发,以气催力,劲达两足,使之落地如生根。同时还必须注意身体各部器官密切配合,才能使劲再达到全身各个部位。如果在训练时气吸进并集中于丹田后即直接呼出,身体各部没有进行任何配合,那就会影响练的效果或出现副作用,如动作笨重,不协调;练内功则会出现头昏脑胀,身病体赢等。而且,不拘内外功,都会出现眼起红丝,气色黯败,筋骨不舒,神色不宁的现象。

宿鹤拳运动的呼吸方法

宿鹤拳运动的呼吸方法比起其他南拳较为特殊,大多用鼻孔吸气,用口呼气,而且是在发声时同时将气呼出。它包含有武术中的“沉气”和“提气”方法。它的运气方式是:吸气时应深长有力,当气体吸进时应气沉丹田,通过隔肌与腹肌的运动使腹腔内脏产生相应的蠕动。气体在体内运动时,使腹内产生有微热感,使胸部、腹部充实、圆满并富有弹性。这样在运动时就自然会降低人体的重心,使人体易于下沉,使盆腔的重心能保持稳健。落地生根。就在这气体下沉的同时,大脑应有意识地指导将气迅速地上提,这时腹壁肌向内收,胸腔就会不断地扩大。这样呼吸就会深长,会提高人体的重心,使之有上提之感。这两种方法不断地交替进行,时间久后就会做到沉能落地生根,浮能上提,有飞之意,使动作轻灵、敏捷。由于宿鹤拳拳势激烈,运动量大,在发劲之时,肌肉强有力地收缩,不断地发出颤抖之劲,再加上时而还用喉发声,以声助力,所以,运动时对氧气的需要量相应地也就增加。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起来就会出现气急,运动速度不快。活动时人体重心不易下沉,反而上浮,使动作不协调,运动效果也自然会下降。在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动作,如何协调地配合不同形式的呼吸方法,是学好宿鹤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