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可不是光头和清军的专利。
甚至在一战时,沙俄之所以损失巨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开战时两个集团军司令有矛盾,互相坐视对方挨揍。
阿列克谢和海参崴的关系没有恶化到矛盾的程度,顶多因为防御方向问题,算有一丢丢小摩擦。
但是,海参崴现在是海军负责,海军想的是如何加强堡垒群的防御,这样才能保住舰队。
至于陆军?
海军不相信陆军,毕竟这里是远东,太远了,战争爆发的太仓促了,沙俄只有两个月准备时间。
从波罗的海到海参崴需要航行上万海里,铁路开通前,陆上交通更不可靠。
后来令人诟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是真切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
在此之前,从圣彼得堡到海参崴,陆上行程上万公里,用马车跑上万公里,那个消耗……
所以,沙俄目前的资源是很紧张的。
特别是进入六月,接连爆发战斗,各类弹药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沙俄帝国的预期。
简而言之,他们没弹药了。
而海军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一个坚固的堡垒城市如果拥有足够物资,坚持个一年半载没有问题。
刚好,海参崴就是一个坚固的堡垒城市。
海军打算自力更生,固守至时局发生变化。
沙皇不会抛弃太平洋舰队不管的。
直到阿列克谢动用贵族身份,海参崴才挤了800发炮弹给他。
贵族身份比中将军衔和双城子的战略位置好用,海参崴给的都是152毫米炮弹。
在海军算中口径,在陆军就是大口径了!
“数量虽然少了一点,但好在都是重炮炮弹。”
“再从库存中挤一挤,虽然很勉强,但足够发起一次像样的进攻了。”
第十军军长弗拉基米尔诺维奇的心情好了一些。
800发152毫米炮弹,着实不少了,毕竟这是重炮炮弹。
“是的瓦洛佳,我打算将其中400枚炮弹保留起来,再拿出1600枚42线炮弹,凑够2000枚重炮炮弹,进攻一次。”
“这些天我研究过华夏帝国的战术,在南边,华夏帝国的火炮使用的特别灵活、有效。”
阿列克谢走到地图旁边,
“我们也可以用。”
拿起教鞭,指着第三师阵地方向,
“敌人正面由三个阵地构成,两个沿江,一个位于高地上,互相掩护。”
“想要正面击败他们,也许需要将我们的全部炮弹都砸上去才行。”
“那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一下华夏帝国的战术。”
“集中火力攻击敌人北侧阵地,掩护步兵过江,之后炮兵全力开火,掩护步兵进攻并阻断敌人的支援。”
“夺取敌人北侧阵地后固守,之后再派兵向敌后迂回,要么包围他们,要么击退他们。”
说着,他叹了口气,无奈的看着弗拉基米尔诺维奇,
“不过,整场战斗除了迂回行动外,其余目标必须在三小时内达成,因为我们的炮击最多持续三小时。”
“所以瓦洛佳,做好准备,这次进攻没有试探,一开始就是总攻。”
弗拉基米尔诺维奇坚定的看着阿列克谢:
“那我先回去准备了,司令官阁下。”
“为了保证能以最快时间抵达,战斗开始前,我会在敌人上游两公里的地方架设浮桥。”
……
阿列克谢的想法很好,而且绝对有效!
不是第三师在工事上偷工减料,而是原木+沙袋的野战工事,在面对重炮炮弹时确实不太行。
特别是第三师来的也仓促,来不及把工事弄的特别完善。
阿列克谢搞出重点进攻的雏形后,这个打法绝对会让第三师吃个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