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沙俄一门203毫米重炮阵地百米开外。
虽然弹片理论上已经能对敌人的炮兵造成杀伤,但那需要运气,非常好的运气。
这一炮无疑是打歪了。
“柱子!你他娘的打歪了!”
“是!二号炮位,高低+3,向右001,预备……放!”
轰!
呜呜呜呜~~
炮弹划破空气,发出恐怖的哀鸣,最终落在203炮左后方20米处。
boom!
“打得好!三发急速射,装填!”
152榴弹炮两两一组,躲在山坡后面,专门欺负敌人的加农炮。
见重炮团以极快的速度,压制了沙俄帝国的重炮,并取得了一定战果。
刘庆森随即进入了下一阶段:
“命令东西炮群,继续炮击敌步兵火力,十分钟后开始延伸。”
“命令进攻部队,五分钟后按预定方案,从正面突破敌阵地。”
“击溃他们,乘胜追击冲进城去!”
这就是刘庆森的计划。
正面击溃敌人步兵,之后以火力遮蔽部分战场,让步兵跟着敌人的溃兵一起冲进去。
经过长期的侦查,他发现双方的炮兵各有优劣,除非调动更多的火炮过来,不然正常作战,损失不会小。
然后他又发现,沙俄帝国士兵的战术素养比他想的还要低,而且低得多。
除了少部分精锐接受过充足的训练,其他部分并不怎么样,有些甚至像农奴军队。
沙俄帝国陆军士兵的单兵火力孱弱,近战火力几乎没有,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又十分僵硬。
只要能把步兵送到敌人阵地面前,陆军能轻易取得突破。
所以,他才决定这样冒险。
以炮群为诱饵吸引敌人重炮开火,然后用重炮压制牵制敌人重炮,逼迫他们转移火炮。
这时候,步兵就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去接近,并突破敌人的防御。
果然,敌人的步兵溃败了。
因为华夏帝国的炮弹跟着他们追,吓得他们直接冲回了出发阵地。
这一冲,就引发了混乱。
紧随其后的华夏帝国陆军轻而易举的跟着冲了进去。
“副营长!我带着一连留守扩大战果,你带着二连三连,进攻西侧敌炮兵阵地,速度要快!”
“不要纠结于缴获,无法缴获就破坏,一个小时内,我要听到你们彻底占领敌西侧重炮阵地的消息!”
“是!二连三连,每个排只带一挺机枪,跟我冲!”
冲到敌人阵地上后,还没有来得及歇口气,又开始四处进攻。
先锋一个营人虽然少了些,但敌人目前很混乱,他们进攻的压力不算大。
继续进攻敌人纵深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敌人就没办法快速结束混乱。
自然就难以组织前线的士兵进行反扑,只能从后方抽调预备队,动作再快也会有一个缓冲时间。
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双城子沙俄军不断丢失阵地。
华夏帝国陆军在突破敌人两条防线后,做出向两侧包抄的动作。
这就让阿列克谢面临选择题了。
要么,将指挥部移出双城子,保证能继续指挥城外的部队,但那样的话,短期内双城子沙俄陆军将失去统一指挥。
要么固守,但一旦被包围,失去对外指挥能力,外围防御的几个师就可能被各个击破。
“阿列克谢中将,敌人刚刚突破了斯拉夫街,正在向北部移动。”
“我们必须离开了,不然司令部很可能陷入包围。”
集团军参谋长火急火燎的命令着参谋们收拾地图和文件。
因为一切来的太着急,放火都来不及了。
这种军事文件焚烧都是要一点一点的烧的,不然烧不干净。
至于一把大火全烧掉这种事,按目前的情况,放火只会暴露位置、引起恐慌。
他只能挑着重要的文件、地图,乱七八糟的装起来,然后带走。
“华夏人的打法是快速突击,不顾后路的快速突击,好把我们打的晕头转向,无法反击。”
“应对这种进攻,只要能撑住,撑住敌人的一波进攻,站稳脚跟,敌人就将承受反噬。”
阿列克谢听着越来越近的枪声,看着逐渐焦躁的警卫队,叹了口气,
“可是,敌人已经看出了我们的弱点。”
“从一开始就看出来了,所以在伯力,我们失败了,在这里,同样如此。”
“甚至敌人已经登陆了我们后方,这一场战斗,我们彻底败了……”
“但一切并没有结束。”
阿列克谢走到电话旁边,电话还能打通:
“命令,全集团军向东撤退,没有指挥,各部自发前往海参崴。”
“炮兵将全部炮弹统统打光,目标是敌人的后续增援,不要害怕损失,炮弹打完后,立刻毁掉所有大炮。”
说完,阿列克谢放下电话,看向参谋长:
“除了地图、花名册等重要文件,其余集团军所属文件可以统统抛弃。”
“反正也没用了。”
“立刻组织转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