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王姬来到齐国,与齐襄公立下婚约并成婚。然而,这位王姬天生性格贞静幽闲,言行举止都十分严谨,而齐襄公却是一个狂妄淫秽之人,两人并不相配。王姬入宫数月后,听闻了襄公淫乱其妹妹的事情,默默地叹息道:“如此蔑视伦理道德,简直如同禽兽一般!我不幸嫁给这样的恶人,这是我的命运啊!”她心情抑郁,不久便患病去世,不到一年时间。
自从王姬死后,齐襄公更加肆无忌惮。他心中思念着文姜,于是假托狩猎之名,频繁前往禚地,并派人前往祝邱,秘密将文姜接到禚地,日夜纵情享乐。由于担心鲁庄公会因此发怒,他打算用武力来威胁鲁国,于是亲自率领大军袭击纪国,夺取了郱、鄑、郚三座城池。接着,军队转移到酅城,并派人告诉纪侯:“赶快写下投降书,以免遭受灭顶之灾!”纪侯叹息道:“齐国,是我们的世代仇敌,我不能向仇人屈膝求饶,以求苟延残喘!”于是,纪侯让他的夫人伯姬写信,派人前往鲁国求救。齐襄公发出命令说:“谁敢救援纪国,我就首先出兵讨伐他!”鲁庄公派遣使者前往郑国,约定他们共同出力救援纪国。郑伯子仪因为厉公在栎邑,谋划袭击郑国,所以不敢出兵,只派使者前来推辞。鲁侯势单力薄,难以有所作为,行军到了滑地,畏惧齐军的威势,停留住宿三天后返回。纪侯听说鲁国军队撤退,估计自己无法守住城池,便把城池和妻子交给弟弟嬴季,拜别宗庙,大哭一场,半夜打开城门逃走,不知去向。嬴季对诸位大臣说:“为国捐躯和保存祭祀,哪个更重要?”各位大夫都说:“保存祭祀更为重要!”嬴季说:“如果能够保存纪国的宗庙,我又何必怜惜自己的委屈呢?”随即写下投降书,愿意成为齐国的外臣,守护酅城的宗庙。齐侯答应了他的请求。嬴季于是把纪国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全部上报给齐国,并叩头求饶。齐襄公收下了纪国的版图户籍,在纪国宗庙旁边,划出三十户人家来供奉纪国的祭祀,封嬴季为纪国宗庙的主持人。纪伯姬受到惊吓去世,齐襄公命令按照夫人的礼仪安葬她,以此讨好鲁国。纪伯姬的妹妹叔姬,是当年陪嫁过来的,齐襄公想要送她回鲁国。叔姬说:“作为女人的道义,既然出嫁就要跟随丈夫。我活着是嬴家的媳妇,死了也是嬴家的鬼魂,除了这里还能去哪里呢?”齐襄公于是让她住在酅地坚守贞操,几年后去世。据记载,齐襄公灭掉纪国这一年,是周庄王七年。这一年,楚武王熊通因为随侯没有朝拜楚国,再次出兵讨伐随国,还没到达就去世了。令尹斗祈、莫敖屈重隐瞒了这件事,派出奇兵从小路直接逼近随城,随国人害怕求和。屈重假装楚王的命令,进入随国与随侯结盟。楚军渡过汉水后,才公布楚王去世的消息。楚武王的儿子熊赀即位,就是楚文王。这件事暂且不提。
却说齐襄公灭了纪国凯旋而归,文姜在路上迎接她的兄长,一直到了祝邱这个地方,盛宴款待齐襄公和他的军队。他们按照两国君主相见的礼节,互相敬酒,大肆犒赏齐军。之后,文姜又和齐襄公一同来到禚地,留恋欢乐,住宿于此。齐襄公让文姜写信,召唤鲁庄公有禚地会面。鲁庄公害怕违背母亲的命令,于是前往禚地拜见文姜。文姜让鲁庄公以甥舅之礼会见齐襄公,并感谢他安葬纪伯姬的事情。鲁庄公无法拒绝,只能勉强遵从。齐襄公开心不已,也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款待鲁庄公。当时,齐襄公新添了一个女儿,文姜认为鲁庄公后宫空虚,便让他订婚约定婚姻。鲁庄公说:“那女孩还只是个婴儿,不是我的配偶。”文姜生气地说:“你想疏远母族吗?”齐襄公也因为年龄差距太大而有所顾虑。文姜说:“等二十年再结婚,也不算晚。”襄公正担心失去文姜的心,而庄公又不敢违背母亲的命令,两人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外甥和舅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因为他们现在既是外甥又是舅舅。两位君主一同乘车在禚地的野外狩猎,庄公射箭百发百中,一共射中了九次。襄公对他赞不绝口。有个乡下人偷偷指着鲁庄公开玩笑说:“这是我们国君的养子啊。”庄公听后大怒,派身边的人去追查那个人并将其杀死,襄公也没有责怪他。史官评论说庄公有母亲却没有父亲,忘记了父亲被谋杀的仇恨,反而侍奉仇人,写诗讥讽道:在车上已经愤恨了多年,甘心与仇敌共同生活。不要责怪乡下人叫他养子,他已经和义父结婚了。文姜自从鲁国和齐国一起狩猎之后,更加肆无忌惮,时常与齐襄公相聚。有时在防地,有时在谷地,有时甚至直接到齐国都城,公然留宿在宫中,就像一对真正的夫妻一样。
且说齐襄公从禚地回到齐国后,卫侯朔前来迎接并祝贺他消灭纪国的功绩,同时再次请求确定讨伐卫国的日期。襄公回答道:“现在王姬已经去世,这次行动不会受到阻碍。但是如果不能联合其他诸侯一起行动,就显得不够公正和正式,所以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卫侯表示感谢,并离开。
几天后,襄公派遣使者去邀请宋、鲁、陈、蔡四个国家的国君,共同商议讨伐卫国,目的是让惠公重新登上王位。他们发布了一份檄文,其中写道:上天降灾给卫国,出现了叛逆臣子泄和职,擅自废黜君主并拥立他人,导致卫国国君流亡到我国,至今已有七年之久。我因无法安坐而感到忧虑,又因为边境事务繁忙,未能立即对他们进行征讨。如今有幸稍作清闲,将倾尽全国之力,愿意跟随各位国君,共同支持卫国国君,惩罚那些不该被拥立的人。
这一年正是周庄王八年的冬天。齐襄公车马当先,带领五百辆战车,和卫国国君卫惠公朔率先到达卫国边境。其他四个诸侯国的君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会师。那么是哪四个诸侯国呢?分别是宋国国君宋闵公捷、鲁国国君鲁庄公同、陈国国君陈宣公杵臼以及蔡国国君蔡哀侯献舞。卫国国君卫惠公听说五个国家的兵马已经到来,赶忙与公子泄、公子职商议对策,并派遣大夫宁跪向周朝天子求救。周庄王询问诸位大臣:“谁能够帮我解救卫国?”周公忌父和西虢公伯都说:“自从王室攻打郑国失败后,王室的威望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号召力了。如今齐国国君齐襄公不顾及王姬血脉亲情,联合四个国家,打着护送卫国国君回国的旗号,名义正当兵力强盛,难以抵挡啊。”左边大臣队列中最后一个人挺身而出说:“二位大人说得不对!四个国家只是强大罢了,怎么能说是名义正当呢?”大家一看,原来是下士管仲。周公说:“诸侯失去国家,如果诸侯接纳他,为什么不顺利呢?”子突说:“黔牟被拥立,已经禀报了周王。既然拥立了黔牟,就一定要废除子朔。二位公爵不以为周王的命令是顺利的,却认为接纳诸侯是顺利的,这实在是我所不能理解的!”虢公说:“战争是重大的事情,要根据力量来行事。周室衰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讨伐郑国的战役,先王亲自在军中,尚且被郑国将领祝聃射中一箭,到现在已经两代人了,还没能向郑国问责。何况四国的力量,比郑国强大十倍,我们单独出兵救援,就像用鸡蛋去碰石头一样,只是白白地损害自己的威严,对事情又有什么益处呢?”子突说:“天下的事情,常理胜于力量是正常的,力量胜于常理是变化的。周王的命令就是常理所在。暂时的强弱在于力量,千古的胜负在于常理。如果蔑视常理就能得逞,没有人起来质问,那么千古的是非从此颠倒,天下也就不再有周王了。诸位又怎么能有脸面号称是周王朝的卿士呢?”虢公无法回答。周公说:“如果今天要兴起救援卫国的军队,你能够承担这个任务吗?”子突回答说:“九伐之法,由司马掌管。我地位低微,才能有限,实在难以胜任。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前往,我愿意不怕牺牲,代替司马出征!”周公又问:“你去救援卫国,能够保证一定胜利吗?”子突回答说:“我今天出兵,已经占据了胜利的道理。如果凭借文王、武王、宣王、平王的英灵,仗义直言,四国悔罪,这是王室的福气,但我不敢肯定一定会成功。”大夫富辰说:“子突的言辞很有气势,可以让他去一次,也让天下人知道王室还有人。”周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先派遣宁跪回国报告卫国,然后王师随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