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沧州之盟(2 / 2)

他要先观察皇帝的态度,揣摩圣意,再结合各方言论,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声时机。

毕竟,他在这朝堂上经营多年,势力庞大,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朝局走向,绝不能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决策。

微微眯起的双眼中,偶尔闪过一丝精芒,蔡京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在暗中留意着每一个人的言行。

他在等待,等待那个能让自己话语分量最重、影响力最大的时刻,发出最具决定性的声音。

“都说贵人语迟,蔡爱卿,此时总该开口了吧?”皇帝目光落在蔡京身上,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期许与调侃。朝堂上的争论已然持续了一阵,皇帝深知蔡京心思缜密,老谋深算,一直期待着他能给出独到的见解。

“陛下!”蔡京呵呵一笑,神态从容,缓缓出班,恭敬地行了一礼。他身姿挺拔,虽年事已高,但那股久居高位的威严与自信丝毫未减,“结不结盟,全凭圣裁!”

蔡京的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遍朝堂的每一个角落,瞬间让原本嘈杂的争论声安静了下来。众人都知道,蔡京这是要发表关键意见了。

“问题是,结盟之后,我大宋该何时,何地,进攻辽国,夺取燕云!夺取之后,如何守住,此为关键!”蔡京微微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上皇帝的视线,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他深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结盟与否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战略规划才是决定大宋能否真正从此次联盟中获利,实现收复燕云十六州。

“蔡爱卿所言极是。”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认同。

此前群臣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是否结盟上,却鲜有人深入探讨结盟之后的具体战略。

“依爱卿之见,何时何地进攻为宜?又该如何守住燕云?”皇帝紧接着追问道,满朝文武也都竖起耳朵,等待着蔡京的回答。

蔡京清了清嗓子,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辽国如今内忧外患,国力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根基犹在。此时若贸然进攻,恐难以速战速决。依臣之见,可先与金国商定,待金国出兵吸引辽国主力,我大宋则出兵侧翼,攻其不备。如此一来,既能避免与辽国正面硬拼,损耗过多兵力,又能借助金国之力,增大胜算。”

“至于何地进攻,燕云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应选择其防御相对薄弱之处,如涿州、易州等地,作为突破口。一旦突破,便可长驱直入。”蔡京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大致的战略方向。

“而夺取燕云之后,要想守住,绝非易事。需在当地加强军事防御,修筑坚固的城池堡垒,派驻精锐之师长期驻守。同时,安抚民心,经略地方。如此,方可确保燕云之地长治久安。”蔡京一口气说完,再次躬身行礼,等待着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朝堂上一时间陷入了沉默,众人都在思索着蔡京所言的可行性。

这一番言论,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准分析,又有详细的战略规划,让在场众人不得不佩服蔡京的老辣与远见。

“老成谋国之言!”赵佶抚掌笑道,“之前童爱卿已经说了攻取燕云战略,此中合约种种,不过是手段而已,取燕云才是目的!蔡爱卿,寻些青年才俊,悉心培养,之后也好调往燕云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