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变废为宝(2 / 2)

“谁会嫌钱多啊,唉…”

当然,有人说丰邑侯要搞钱,那自然就有人反对:

“那昭宁公主,据说是太上皇流落在外的女儿,也就是鹤留湾的管家小姐,谁人不知她心地善良,我可不信她会以修路之名来搜刮钱财。”

“就是!再者,丰邑侯与惠宁乡主的善名谁人不知,昭宁公主更是菩萨一般的人!尔等休得胡言!”

百姓们众说纷纭,在告示栏前争论不休,渐渐分为两派。

一派说丰邑侯要借修路之名搜刮百姓,一派则说丰邑侯真心为民,修那条烂官道是好事,岂容他人诽谤。

争吵不休之下,还动起了手来。

那几个书生见得起了乱子,连忙劝阻,又有人叫了巡城的禁军来,才止住了快要打起来的百姓。

巡城的禁军过来问清了缘由后,那禁军头领手按在刀柄之上,喝骂道:

“都给老子闭嘴!这告示上写得清楚,自愿捐赠,不愿捐的,谁逼你了?尔等在此闹事,是不是想体验衙门的饭食?!”

一众百姓噤若寒蝉,哪敢再出声,但很多人眼里都有不服之色。

禁军将军又转头看了看那几个书生,语气缓和了些:“尔等念这告示,为何只念一半?惹出乱子来,你们难辞其咎!”

那几个书生中有认得这禁军将军的,连忙拱手:“花将军,不是小生不念完,实是这些百姓太急燥,小生只念得一半就成这般了。”

花将军握着刀柄的手松了开来:“那尔等继续念。”

这姓花的将军,却正是那禁军校尉花百胡。

那日花百胡被丁岳裹挟着造反,他出于自保与叛军殊死拼杀,最终将丁岳的脑袋斩了下来。

鸿帝不但没有追究他谋逆之罪,反而赞赏其勇猛忠心,立下斩将之功,特加封为正六品折冲校尉。

花百胡能被加官,虽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自己的果决,但却也是因为姜远派文益收上城头与尉迟耀祖解释,否则他还是难逃一死。

花百胡对姜远可谓感激涕零,今日见得一些百姓中伤姜远,岂能不怒。

但他也极有分寸,知道与这些百姓说不清,并不当面反驳,而是命书生们继续念告示,他则在一旁守着。

那几个书生又看了一遍告示,然后翻译成大家都听得懂的白话:

“昭宁公主说了,自愿捐献不强求,也不论多寡,哪怕捐一文钱,也会刻碑以记。

且,如果捐银达一千两者,可获御赐的‘积善之家’的牌匾一块。

若捐银万两者,不但可以获得御赐牌匾,还会有昭宁公主亲手送上的神秘宝物,但宝物只有十件,先捐者先得。

另,本次筑路不强征傜役,参与修路的民夫每人每天十五文钱,若想去干活的,到时候去南门外报名。”

此言一出,百姓哗然。

以前要修路,都是京兆府发起,属于半自愿半强制,而且还得自带干粮服苦徭。

可屡次修路,那路还是那般的烂,渐渐也就没人信了。

而且,那苦徭也不是那般好服的,监工个个长鞭在手凶神恶煞,干慢点就得被打。

百姓们听得服傜役没有人不怕,有钱的人家还好,拿点银钱出来就能顶了傜役。

没钱的人家就得苦熬了,被打死在工地上的都有。

也只有丰邑侯开了大周有偿征傜役的先河,干活管饭还给钱。

如今告示上却说,自愿捐赠不强求,还给上工的傜役发工钱,很多人当即就信了,毕竟鹤留湾的口碑摆在那里。

那些质疑丰邑侯,借机搜刮民脂民膏的人也皆闭了嘴。

围观的百姓中也有一些富人大户,他们的心思与这些普通百姓完全不同。

听得若是捐钱修路,不但能被刻碑以记,还有皇帝陛下御赐的牌匾,顿时心动了。

谁人不想要个名,更别说是皇家亲赐的牌匾,这东西若是得上一块,往家中大门上一挂,可谓金光四射,谁人敢轻视。

说不得将来犯了事,这牌匾还能保命哩。

钱不钱的不重要,路修不修的也无所谓,但那牌匾却是一定要得上一块。

很多富人都是这般想,纷纷挤上前去看那募捐的日子,一时间告示栏前挤满了穿着绸缎衣衫,肚大腰圆的富人。

“哎,这告示上怎么没写是什么宝物?”

也有些人不仅打那牌匾的主意,还打那神秘宝物的主意。

有人笑道:“呵呵,都说是神秘宝物了,岂会明言?不过,即然是昭宁公主亲赐,想来价值连城。”

“告示上不是说了么,三日后在南门外募捐,到时一看便知。”

一个戴着员外帽,手里拿着折扇的大胖子斜了众人一眼:“诸位都别想太多了,要得那秘宝,得捐一万两银子,你们这些穷哈哈就不要想了。”

这胖子的话顿时引起了其他富人的不满:“宋百万,你瞧不起谁,区区万两银子,就你有?”

宋百万被人怼了,冷哼一声:“万两银子只是起步价,那秘宝却只有十件,你们还是省省吧!

我没啥钱,但定能争得到一件,你们?呵!”

众人皆不服:“吹这个牛逼!”

宋百万也不多言,挺着大肚子冷笑:“咱们三日后,南门外见!”

有了这些富人较劲,告示栏前更加的热闹,人越围越多,花百胡不得不调了人手,到燕安的各大告示栏前维持秩序。

不用两个时辰,燕安各酒楼茶馆,尽皆是谈论修路之事。

百姓们聚焦的也非修路本身,而是那御赐的牌匾,那十件秘而不宣的宝物也被各种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