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满意地点点头。
他看着眼前这个充满干劲的少年,仿佛看到了未来南洋文化输出的星星之火。
用西方最流行的漫画载体,由西方最受欢迎的漫画家执笔,讲述南洋华人“自古以来”的故事,揭露殖民者的原罪,塑造崭新的国家形象...
想到这,他决定再添一把火:
“也不仅是针对西方读者,你想啊,连小七你都看漫画看的津津有味,那些刚刚上学的土着小孩,还有那些基本都是文盲的土着青年,他们能不被这些漫画吸引吗?”
文化战线的影响永远是潜移默化的。得益于约翰人的殖民政策,其建立的,面向土人上层合作者的学校只用昂撒语教学。
而土人又不像华人重视教育,其自己建立的学校又很少,这就导致土人的底层,多数只会说勃固语、马来语,但却不会书写。
未来只要推出华语漫画、小人书、小说,甚至电影、评书广播,那自然而然就能影响土人的下一代。
不知不觉的让其主动学习华语,学习简体字,这样才能看懂漫画小说,听懂评书,进而进行同化。
这比任何干巴巴的外交声明或历史教科书,都更有力量。
来自21世纪,备受白鹰电视剧,鬼子动漫洗礼的张弛很清楚,比起单纯的枪炮,文化的糖衣炮弹才是最可怕的。
“去吧,小七。让我们的故事,从丁丁的画笔下,走向世界。”
看着干劲十足离开的小七,张弛满意的笑了。
现在,即便是即将成为世界霸主的白鹰和大毛,也还没意识文化原子弹的威力。
甚至等到进入冷战,这两家短期内,还争论的是谁家厨房里有没有土豆炖牛肉。
而张弛领导下的南洋,从这时候起,就已经迈出了全球文化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
不久后,埃尔热就收到了热情的催稿与pUA套餐。
当他将《丁丁与翡翠佛塔》的初稿大纲和部分分镜草图交给小七,再由小七“转呈”给张弛时,他的心情是忐忑的。
他融入了大量张弛要求的元素:华人先民的足迹、郑和船队的背景、揭露殖民者的阴谋、强调“自古以来”。
但他也加入了大量自己热爱的悬疑解密元素和相对中立的视角。
看着眼前这个双眼中充满求知欲的少年,埃尔热突然觉得或许小七就是南洋的‘丁丁’。
“这个故事从丁丁和他的忠实伙伴白雪受布鲁塞尔《二十世纪报》主编委托,前往新近独立的“南洋联邦共和国”进行采访报道,了解这个新兴国家的情况开篇。”
“在仰光码头,丁丁无意中救助了一位被当地流氓追赶的、惊慌失措的勃固老华人——陈阿公。而陈阿公是当地一所华文学校的守夜人,祖上据说曾是明朝遗民。”
“之后陈阿公在感激之余,偷偷塞给丁丁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极其陈旧的檀木小盒,并用颤抖的声音留下遗言般的话语:‘...佛眼...指向...太孙...龙困浅滩...翡翠...塔下...真相...’ ”
小七心中充满了对有趣故事的好奇:“所以这个故事中还包含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