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松烟秘史(2 / 2)

商海惊龙 行道君 784 字 1个月前

子夜,山风送来远处的松涛声。陆九渊站在焙茶寮门口,看松烟顺着山势飘向星空,竟与银河的走向暗合。他忽然想起在祁门见过的槠叶红茶,在台湾护过的藤枝乌龙,原来每种茶香里,都藏着茶人在困境中的抉择:槠树用落叶护茶,藤枝在风雨里扎根,而正山小种的茶农,在兵火中拾起松枝,让烟火气成了茶魂的一部分。

“陆先生,”陈阿公递来半块茶饼,饼面印着清晰的松针纹,“这是用崇祯年的老法子制的,您尝尝。”茶汤入盏时,松烟香裹着桂圆味扑面而来,细品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焦苦——那是历史的余烬,在时光里慢慢回甘。陆九渊忽然明白,所谓“松烟秘史”,秘的不是技法,是茶人在绝境中不屈的魂魄,是将苦难熬成香气的坚韧。

是夜,沈青禾的画稿上,明末茶农与陈阿公的身影重叠:同样的青布衫,同样的焙笼,同样在火光中倔强的眼神。画角题字:“松烟起时山河动,茶香里藏不屈魂。”当第一颗晨星爬上桐木关的峰顶,焙笼里的茶青已染透松烟,叶片边缘的焦痕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极了历史长河里,那些被烟火熏染却永不褪色的,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从此,每当有人问起正山小种的松烟香,陆九渊便会想起那个霜降后的夜晚:老茶寮的火光,陈阿公掌心的烫疤,还有松烟在梁柱间游走的轨迹。他知道,这带着烟火气的茶香,早已超越了味觉的范畴——它是茶人在兵火中燃起的希望,是岁月在叶片上刻下的勋章,是无论历经多少风雨,都能在茶汤里重新苏醒的,属于中国人的,不屈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