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5zw.com 第270章 以世家粮救百姓饥(1 / 2)

长孙无忌走进太极宫,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愤怒和决断。

李靖和秦琼站在大殿的一侧,面色严峻,战意十足。

李君羡站在一旁,神色凝重。

裴寂则静静地站在金吾卫的队伍中,沉默不语。

“陛下,青州已陷,我军必须立刻出兵,否则大炎将会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原的势力!”李靖沉声道,声音中透出坚定与决心。

“是啊,陛下。大炎攻克青州,不仅仅是为了土地,更是为了打击我大唐的士气。若是让他们得逞,我大唐的威严将大打折扣!”

秦琼附和道,紧握的双拳透露出他内心的愤怒和不甘。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随即齐声说道:

“陛下,李君羡的建议值得参考。金吾卫正在青州探寻,等他们回来,我们才能掌握更准确的情报,作出正确的决策。”

李世民点了点头,终于开口:“李君羡,你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房大人和杜大人的建议确实有道理。金吾卫已经前去青州,预计三日内返回。在此之前,我们不宜轻举妄动。”李君羡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静和理智。

“三日?”程咬金忍不住出声,“三日之后,青州的百姓会怎么样?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臣。

他理解程咬金的愤怒,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权衡利弊,作出最理智的选择。

“程咬金,你的忠心我深有体会,但军国大事不可草率。我们需等待金吾卫的情报,才能作出合适的应对。”

李靖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陛下,微臣理解谨慎的重要性。但大炎此次出兵,显然经过精心策划,他们可能在背后推动了青州与突厥的战争,消耗双方的力量,以便坐收渔利。”

“什么?”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你是说,青州的失陷可能并非偶然?”

“恰恰相反,陛下。”李靖沉声道,“大炎的策略很可能就是为了削弱青州和突厥,以便更好地控制中原。若我们不及时出兵,青州将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大炎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沉默片刻,目光在众臣的脸上扫过。

他能感受到每个人心中的忧虑和决心,心中也渐渐有了决断。

“李靖、秦琼,你们二人的忠心和勇武,朕深为嘉许。”李世民沉声道,“但出兵大事,不可不慎。朕决定,等待金吾卫的情报,待他们归来,再作定夺。”

李靖和秦琼对视一眼,心中虽然焦急,但也理解李世民的顾虑。

李靖深吸一口气,抱拳行礼:“陛下,微臣明白了。但请陛下允诺,一旦金吾卫带回情报,不论情况如何,我军即刻出兵,绝不可再拖延。”

“好,朕允诺。”李世民点头道,“但若出兵失败,你二人该如何面对朕?”

秦琼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朗声道:“若有失,微臣愿提头来见。”

李靖亦沉声道:“微臣亦然。”

李世民身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面露欣慰之色,心中暗自为二人的忠诚和勇气点赞。

李世民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目光中透出一丝坚毅。

“好,有你们这句话,朕心甚慰。”李世民感激地点头,“金吾卫归来之前,大家务必做好出兵的准备。房玄龄、杜如晦,你们负责统筹后勤;李靖、秦琼,你们负责军事部署;李君羡,你继续关注情报的收集。众爱卿,退下吧。”

众人齐声应诺,向李世民行礼后,先后退出了太极宫。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仍站在那里。

“无忌,你有何看法?”李世民轻声问道。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眼中却透出一丝忧虑:“陛下,李靖和秦琼的建议确实有道理。但出兵并非小事,需谨慎考虑。我大唐主力已受突厥之困,此次出兵,需周密部署,以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远处的夕阳余晖洒在太极殿的屋檐上,显得格外耀眼。

“无忌,你所言极是。”李世民沉声道,“但若青州有失,我大唐威严何存?”

长孙无忌微微躬身,轻声道:“陛下英明。”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裴寂匆匆走进大殿,面露急色:“陛下,金吾卫有急报!”

“说!”李世民立刻道。

裴寂递上一封密报,李世民迅速展开,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他目光扫过密报的每一个字,心中暗自做一个决定。

“传令,集合众将,准备出兵!”李世民果断道,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裴寂连忙应诺,转身离去。

李世民目光扫过长孙无忌,沉声道:“无忌,准备出兵,此战不容有失!”

“遵旨。”长孙无忌迅速回应,随即转身离去,脚步声在大殿中渐渐远去。

李世民静静地站在大殿中央,目光望向窗外的夕阳,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秦琼和李靖斩钉截铁的话语,如同两柄出鞘的利剑,在太极宫中回荡,带着不胜不归的决绝。

李世民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许久,仿佛要将他们的忠诚与勇气铭刻在心。

“好!好!好!”李世民连道三声好,声音中既有赞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朕相信你们的忠心,但……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朕意已决,暂且按兵不动,待金吾卫探明虚实,再做定夺!”

程咬金闻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那张黝黑的脸庞涨得通红,粗大的嗓门几乎要震破屋顶:

“陛下!这都火烧眉毛了,还等什么?等那帮兔崽子回来,黄花菜都凉了!末将愿为先锋,率领三千精骑,直捣黄龙,把那帮大炎的龟孙子杀个片甲不留!”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程咬金稍安勿躁。

他缓步走到程咬金面前,伸手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知节,你的勇猛,朕是知道的。但此次不同往日,大炎敢于虎口拔牙,必有依仗。我们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就贸然出兵。况且……”

李世民的声音顿了顿,一切,等金吾卫的消息吧。”

程咬金虽然心中焦急,但也知道李世民所言非虚。

他只能恨恨地跺了跺脚,瓮声瓮气地说道:“那……那末将就先回去操练兵马,随时听候陛下调遣!”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臣,沉声道:“诸位爱卿,都回去准备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朕希望你们时刻准备着,一旦时机成熟,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大炎的野心彻底粉碎!”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三日后,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金吾卫的斥候,如同归巢的倦鸟,陆陆续续地返回长安。

他们带回了各种各样的消息,有真有假,有喜有忧,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之中。

太极宫中,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裴寂站在一旁,手中捧着一叠厚厚的文书,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禀陛下,这是第一批金吾卫斥候带回来的情报。”裴寂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被这纷繁复杂的消息给弄得心力交瘁。

李世民接过文书,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蒲县……已经插上了大炎的旗帜?”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是……是的,陛下。”裴寂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据斥候回报,蒲县的城墙上,已经换上了大炎的黑龙旗。而且……”

“而且什么?”李世民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直刺裴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