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希望之光与艰难攻关(1 / 2)

这一意外发现如同黑暗中的希望之光,照亮了科研团队前行的道路。然而,要将晶体中模糊的提示转化为能够稳定“宇宙之心”的有效方案,仍需面对诸多艰难的攻关。

回到联盟总部,科研团队迅速集结,围绕新获得的线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根据晶体中的提示,稳定“宇宙之心”似乎需要借助一种特殊的能量共振模式,这种共振模式能够与“宇宙之心”的固有频率相匹配,从而抵消掉来自失控实验的干扰能量。但要实现这种能量共振,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首先,需要精确测量“宇宙之心”的固有频率。然而,“宇宙之心”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直接测量其频率变得极为困难。科研团队不得不依靠间接的方法,通过分析“宇宙之心”周围的能量波动和时空扭曲特征,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推算其固有频率。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计算精度和大量的观测数据支持,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对每一个数据点都进行反复核对和分析,力求得到最准确的结果。

与此同时,要产生与“宇宙之心”固有频率匹配的能量共振,需要研发一种全新的能量发生装置。这种装置不仅要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能量波,还必须具备极高的能量输出功率和稳定性。工程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探索各种可能的能量产生和调控机制。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逐渐找到了一种基于量子场调控的技术方案,有望实现所需的能量共振效果。但要将这种理论方案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装置,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如材料选择、能量转换效率提升以及设备小型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