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心跳的另一种解法》(1 / 2)

《心跳的另一种解法》

示教室的手术机器人被推到角落,机械臂上还沾着未擦净的碘伏痕迹。陈武的团队围在 3d 生物打印机前,透明培养舱里,淡粉色的心肌组织正在自主跳动,频率与李建国记录的 “晨咳患者晨起心率” 完全一致。

“输入李建国 1998 年 7 月的随访记录,” 郑义的指尖在触控屏划出弧线,“‘赵氏次子,暴雨前心悸加重,指甲青白如瓷’—— 这些描述正在转化为心肌细胞的应激参数。”

打印心肌突然出现规律的颤动,郑义的 AI 发出清亮的提示音:“检测到‘晨咳三声’对应的应激数据,” 他指着培养舱,“模型自动生成了钙通道阻滞剂的结合位点。”

沈星遥的护士站传来新药测试报告,她的护目镜反着屏幕蓝光:“用打印心肌测试胺碘酮,” 声音带着笑意,“心律失常的控制率比传统动物实验精准 30%—— 因为模型记得‘心尖软肉’该留多少余地。”

江凛的显微镜在培养舱旁工作,他突然低呼:“纤维化纹理!” 病理切片显示,打印心肌的胶原纤维排列,与第 10 只山羊术后的自然愈合痕迹分毫不差,“李建国的‘留三分软’,原来藏在心肌细胞的记忆里。”

陈武的银线手链撞上操作台的枣核针,发出清越的响。他望着培养舱里的打印心肌,想起山羊舔他指尖的温度 —— 现在,那些未说出口的信任,正化作生物墨水的分子结构,在培养舱里延续。

“郑义,” 他突然开口,“把莫科托的胸痛手势、佐藤的和纸病历,都编进生物打印的应激模块。”

AI 界面迅速展开,非洲的胸痛手势转化为心肌收缩的压力参数,日本的晨起眩晕记录化作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沈星遥发现,当输入李建国的 “晨咳三声”,打印心肌会自主调整线粒体分布,就像人类患者在咳嗽时本能护住心尖。

“看,” 江凛举起新的切片,“打印心肌的疤痕组织会自主避开‘心尖软肉’区域 —— 这是老村医们用三十年临床刻进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