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缝合线上的光》(1 / 2)

《缝合线上的光》

国际医学峰会的展台被冷光包围,顾承川的 3d 打印心脏模型在中央悬浮,透明的心肌组织里,荧光标记的缝合线像条发光的河流。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模型旁边的玻璃展柜 —— 阿里医生的椰枣核带着沙漠的粗粝,李明宇的红笔帽还沾着镇沅的红土,卓玛的牦牛绳上,甚至留着几缕未修剪的羊毛。

“各位,” 顾承川的声音盖过展台的机械轰鸣,“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 3d 打印缝合模型,” 他的手指划过模型的 “心尖软肉” 区,那里系着沈星遥从青海带来的红绳,“但真正让它有温度的,” 顿了顿,举起展柜里的椰枣核,“是这枚在巴基斯坦沙漠缝合过七次心跳的‘断针’。”

展台周围的呼吸声突然轻了。日本医学生的笔记本上,刚画完模型的精密参数,此刻却在椰枣核的素描旁,额外标注:“天然弧度 = 0.7 毫米心尖软肉保护”。非洲医生的手指划过牦牛绳的毛糙表面,突然明白为何模型的红绳标记区,总比算法计算的软肉区大 0.3 毫米。

“科技不该是冰冷的复制,” 顾承川拿起李明宇的红笔,笔尖在模型投影上画出歪斜的心跳线,“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缝合线上看见光。” 这句话让正在调试 AR 设备的工程师愣住 —— 他们从未想过,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让患者眼中有光。

沈星遥抱着牧区数据冲进展台,羊皮纸上的超声手绘与模型投影自动重合:“顾老师,” 她的袖口晃着卓玛新寄的牦牛铃铛,“镇沅的孩子们说,红笔画的缝合线,是心脏在笑。” 展台的全息投影突然切换,镇沅卫生室的土墙出现在空中,孩子们用红粉笔在 3d 打印模型复制品上画笑脸,每个笑脸都精确对应着顾承川手工打结的位置。

江凛的病理切片投影在模型上方,接受过断针缝合的患者心肌细胞,正以缝合线为中心绽放荧光,像朵缓慢盛开的花。“顾教授,” 德国的生物工程师声音发颤,“这些细胞的自愈轨迹,和您的手工缝合弧度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