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冷技术的热代码》(1 / 2)

《冷技术的热代码》

示教室的荧光灯在顾承川的白大褂上投下青灰影子,他的红笔在实验日志上划出粗重的线,3d 打印模型的参数表旁,简笔手掌的轮廓格外醒目 —— 五指微蜷,指尖对着 “心尖软肉” 的坐标。

“技术是冷的,” 他圈住坐标数值,红笔在纸页上留下三道压痕,“但握着技术的手,” 笔尖在掌心位置点了个红点,“必须记住每个心跳的重量。” 枣核针斜靠在日志旁,针尖的 “稳” 字刻痕映着灯光,影子恰好落在简笔手掌的指尖,与模型的缝合线组成个温暖的弧度。

“顾老师,” 实习生举着机械臂校准报告,“‘掌心温度参数’导致缝合效率下降 12%。” 顾承川却笑了,指着日志上的手掌图:“效率不是医学的唯一标准,” 他的手指划过 “心尖软肉” 的红圈,“就像牧民不会为了编筐快,而忽略每根藤条的呼吸。”

沈星遥抱着牧区新到的超声数据冲进教室,羊皮纸上的红绳标记还带着青海的风:“卓玛的儿子做了父亲,” 她的眼睛发亮,“他用您教的断针手法,给难产的母羊缝合子宫,说‘心尖的软,要像接新生的羊羔’。” 数据表格上,每个缝合点都标着 “掌心温度 36.5c”,像串温暖的密码。

陈武的代码提示音突然响起,他举着平板跑来:“顾老师,我们在算法里加入‘手工打结震颤系数’,” 屏幕上的机械臂运动轨迹不再是绝对平滑的直线,而是带着细微的波动,“现在的缝合力度,和您三十年手术记录的吻合度达到 98%。”

顾承川摸着平板上的轨迹图,那些波动让他想起镇沅孩子捏的黏土凹陷,想起阿里医生在沙漠里的手工缝合。“陈武,” 他突然指着波动的峰值,“这里不是误差,是生命在告诉我们,该在哪里停一停。”

江凛的病理报告同步弹出,3d 打印模型的心肌细胞在 “震颤系数” 影响下,呈现出与自然愈合相同的纤维排列。“顾教授,” 他的声音带着敬畏,“这些细胞的生物电信号,和您当年抢救的 37 位灾民完全一致。” 示教室的全息投影中,细胞的荧光跳动与顾承川的心跳频率,奇迹般地同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