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某西方跨国集团为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联合当地供应商,突然中断了对园区企业的精密机床供应,并放出狠话:“除非放弃自主研发,否则别想拿到核心设备。” 王晓东抵达柬埔寨当晚,便直奔工业园区。厂房外,停工的机械臂在夜色中低垂,宛如受伤的巨兽。
在临时搭建的会议室里,企业负责人满脸愁容:“省长,我们的订单都排到半年后了,再拿不到设备,不仅要赔违约金,还会失去好不容易打开的东南亚市场。” 王晓东踱步到布满灰尘的生产线旁,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台面:“他们越是封锁,我们越要争口气。立刻联系国内的科研院所,启动‘替代设备研发攻坚计划’。”
回到西南省后,王晓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科研专家们却面露难色:“省长,精密机床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多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突破。” 王晓东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场:“当年‘两弹一星’那么难都能造出来,现在难道要被一台机床卡住脖子?我给大家三个月时间,财政拨出 5 个亿专项资金,成立联合攻关小组,我每周亲自听取进度汇报!”
在王晓东的推动下,全省科研力量迅速整合。他频繁穿梭于实验室与企业之间,有时凌晨还在和工程师们探讨技术方案。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女工程师提出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关键零部件的设想,却遭到老专家的质疑。王晓东却眼睛一亮:“为什么不试试?创新本就没有常规路可走!”
三个月后的成果发布会上,当第一台国产精密机床在轰鸣声中完成首件高精度零部件加工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王晓东抚摸着机床锃亮的外壳,对在场的外国记者说:“技术封锁从来吓不倒中国人,只会让我们走出一条更坚实的自主创新之路。”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缅跨境合作区传来跨国劳工权益纠纷的消息。部分缅甸工人因不满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在工会组织下举行罢工,甚至与中方管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王晓东得知后,立即取消所有行程,奔赴合作区。
在罢工现场,愤怒的缅甸工人举着标语牌,人群中不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王晓东没有选择在政府办公室遥控指挥,而是直接走进工人聚集的广场。他让翻译大声喊话:“我是西南省省长王晓东,大家有什么诉求,都可以跟我说!”
一位满脸疲惫的缅甸女工挤到前排,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们每天工作 12 小时,工资却比中国工人少一半!” 王晓东的眼神瞬间变得柔和,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咱们慢慢说。” 整整三个小时,他认真倾听每一位工人的发言,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诉求。
当晚,王晓东组织中缅双方代表进行谈判。中方企业负责人委屈地说:“省长,我们的薪资标准已经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了。” 王晓东却严肃地说:“高于当地标准不是终点,我们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体面工作。”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实行同工同酬,改善工作环境,建立中缅联合调解委员会。
解决完劳工纠纷,王晓东又被卷入一场跨境金融诈骗风波。多家西南省企业在与东南亚合作方进行贸易时,遭遇 “信用证诈骗”,数千万资金血本无归。在案情分析会上,金融专家摇头叹息:“这些诈骗手段十分隐蔽,防不胜防。”
王晓东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所有受骗企业都使用了同一家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立即对这家机构展开调查!” 他果断下令。在公安、金融等多部门的联合行动下,一个跨国金融诈骗团伙被连根拔起。
在表彰大会上,一位受骗后险些破产的企业主紧紧握住王晓东的手:“省长,是您帮我们挽回了损失,给了我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晓东拍了拍他的肩膀:“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保护企业就是保护发展的根基。”
春去秋来,当王晓东再次巡视跨境合作区时,这里已是另一番景象:自主研发的精密机床在车间里高效运转,中缅工人在联合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其乐融融,金融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监控着跨境资金流动。远处,中老泰铁路的延伸线正在紧张施工,轰鸣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跨境合作的新乐章。
王晓东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跨越。他知道,只要始终把人民和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跨境合作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