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逐光之战(1 / 2)

西南省可控核聚变实验基地的穹顶下,环形的 “人造太阳” 装置泛着幽蓝的冷光,磁约束环上跳动的电弧如同被困的闪电。王晓东的皮鞋踩过金属走道,发出空旷的回响,他盯着中控屏幕上不断波动的参数曲线,喉结上下滚动 —— 第 17 次实验,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仍停留在 0.8 秒,距离国际领先水平的 30 秒相去甚远。

“省长,欧盟刚宣布禁止向我国出口超导磁体的铌钛合金。” 李维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压抑的愤怒。这位向来沉稳的常务副省长,此刻将公文重重拍在操作台上,震得咖啡杯里的褐色液体溅出,“他们还联合日本,买断了全球 70% 的高纯氘原料。”

王晓东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月牙形的白痕。他想起三天前女儿在电话里兴奋的声音:“爸爸,同学说你们要造小太阳!等它亮起来,是不是就能把黑夜变成白天?” 而现在,现实的困境却如同厚重的乌云,遮蔽了那道希望之光。“通知省冶金研究院,” 他转身时,军大衣扫过墙角的安全帽,“启动国产超导材料攻关。联系海事部门,我们的运输船改走北极航道,从俄罗斯进口氘原料。”

实验楼外,暴雨如注。李大山带着二十多个村民,浑身湿透地站在警戒线外。老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油纸包,里面是阿婆们连夜腌制的酸菜和熏制的腊肉。“让我们进去吧!” 他冲着门卫大喊,雨水顺着花白的胡须往下淌,“王省长肯定又没好好吃饭!”

王晓东推开观测室的玻璃门,冷风裹挟着雨水扑面而来。他望着远处浑身湿透却固执坚守的乡亲们,眼眶微微发热。“大山叔,” 他接过油纸包,手指触到还带着体温的陶罐,“等项目成了,第一个请你们来看小太阳。”

然而,危机远比想象中更严峻。深夜的实验室,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安全主管冲进办公室,脸色煞白:“省长,中央控制室的操作日志被篡改,部分核心参数丢失!” 监控画面显示,凌晨两点,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在走廊一闪而过,背影与负责数据管理的研究员小林极为相似。

王晓东立刻驱车赶往小林的宿舍。房门虚掩着,屋内一片狼藉,桌上散落着撕碎的信件,其中一张泛黄的照片上,小林和一个金发女子在巴黎街头微笑合影。“国安部门刚刚查实,” 李维民举着手机,屏幕蓝光映得他脸色发青,“小林的女友是某国际能源公司的商业间谍,他们已经带着部分数据出境了。”

“封锁所有数据端口,启用离线备份系统。” 王晓东的声音冷得像冰,却难掩眼底的痛心。他记得小林入职时,曾激动地说要 “为中国的核聚变事业奉献一生”。此刻,实验室穹顶的弧光灯在雨幕中摇晃,仿佛也在为这场背叛而叹息。

舆论的风暴随之而来。境外媒体大肆渲染 “中国核聚变项目失败”“投入打水漂”,国内部分专家也在学术论坛上质疑:“西南省是否具备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能力?” 更糟糕的是,省财政厅紧急通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项目资金将削减 30%。”

王晓东站在省委常委会的会议室内,投影屏幕上闪烁着冰冷的财政数据。“现在撤回资金,之前的百亿投入就真成了沉没成本!”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回响,“看看这个。” 画面切换到老榕树村,孩子们举着用彩纸做的 “小太阳”,对着镜头喊:“王叔叔加油!我们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