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裂痕重来(1 / 2)

苏瑾怡追出府门时,马蹄印已被晨雾浸得模糊。

她沿着青石板路跑了半里地,只看见张校尉的玄色披风在街角一闪,再追过去,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个卖糖葫芦的老头蹲在墙根,竹签上的红果结了层薄霜。

\"可看见穿飞鱼服的官爷?\"她扶住膝盖喘气,额角的汗沾湿了鬓发。

老头眯眼望了望:\"往城西去了,马跑得急,踢翻了我半筐山楂。\"

城西是承天门方向。

苏瑾怡攥紧萧鸣给的剑,指甲在蟠龙纹上掐出月牙印——幻象里那道抵着张校尉咽喉的刀疤,突然在她眼前清晰起来。

她转身要追,却听见身后传来门房的吆喝:\"苏姑娘!

孙书生在书房等您,说有急事!\"

日头爬过飞檐,将廊下的影子扯得老长。

苏瑾怡踏进书房时,孙书生正抱着本裹着黄绢的古籍来回踱步,青布衫下摆沾着墨点,像是刚才翻书时碰倒了砚台。

\"苏姑娘!\"他见着人,慌忙把书往桌上一放,竹簪下的碎发乱翘,\"我昨晚又翻了遍《宣德起居注》,那'龙凤双玺'的记载......\"

\"直接说。\"苏瑾怡按住他发抖的手腕,幻象里张校尉刀鞘上的血渍还在眼前晃,\"双玺到底是什么?\"

孙书生喉结动了动,指腹蹭过书页边缘的虫蛀痕迹:\"前朝灭国时,老皇帝把传国玉玺劈成两半,龙玺给了拥护新朝的忠臣,凤玺......\"他突然压低声音,\"藏在当年皇后的妆匣里。

不是开启宝藏的钥匙,是......\"他抬头看她,眼白里血丝密布,\"是能证得正统的符契。

谁同时握着双玺,谁就能说自己是天命所归。\"

苏瑾怡的指尖在案几上叩出急促的点。

她想起三日前在义庄挖到的半块玉玺,玉面刻着的凤纹还沾着尸油——原来那不是普通的陪葬品,是能掀起天下风浪的引子。

\"还有密诏。\"孙书生翻开书,露出夹在页间的半张残纸,\"前朝最后一位史官临终前写的,说双玺若合,必出乱臣......\"

\"苏姑娘!\"外头传来门子的喊喝,\"钱统领求见,说有紧急军情!\"

孙书生猛地合上古籍,残纸边缘的墨迹蹭在他手背,像道血痕。

苏瑾怡望着他发白的嘴唇,突然想起张校尉走前说的\"暗卫\"——若钱统领是玄冥阁的人,这府衙里的守卫,真能护得住孙书生?

\"你且收着。\"她把古籍推回他怀里,\"锁进最里层的檀木柜,钥匙藏在房梁的灰雀窝里。\"

孙书生点头,手指却抖得厉害,连书带黄绢\"啪\"地掉在地上。

苏瑾怡弯腰去捡,瞥见他鞋底沾着新鲜的泥——府衙后园的红泥,今早刚被雨泡软的。

前厅的紫檀木屏风挡住了钱统领的身影,但苏瑾怡隔着屏风都能听见他靴底的铁掌敲地声。

她整理好袖口,掀开珠串帘子时,正看见钱统领把茶盏往桌上一墩,瓷片溅起的茶水湿了半幅桌布。

\"苏姑娘可算来了!\"他站起来,玄色锦袍上绣的云纹晃得人眼晕,\"小的刚收到线报,玄冥阁联合了沈知县旧部,要在十五那天......\"他突然住嘴,扫了眼左右伺候的丫鬟。

苏瑾怡冲丫鬟摆摆手,门\"吱呀\"一声合上。

钱统领凑过来,身上带着股浓烈的沉水香,熏得她太阳穴发涨:\"他们要推慕容嫣当正统。

那女人是前朝长公主的外孙女,手里还攥着半块玉玺!\"

苏瑾怡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想起孙书生说的\"双玺合则乱\",手指不自觉摸向袖中——自己怀里也有半块凤玺。

钱统领的目光跟着她的手移,喉结动了动:\"小的实心眼儿,知道苏姑娘是为百姓,所以......\"

\"张校尉呢?\"她突然打断,\"你说他骑马走了,可我追到城西,连马粪都没见着。\"

钱统领的脸瞬间煞白,额角沁出细汗:\"许是绕了近路?

苏姑娘若担心,小的这就派人......\"

\"不必。\"苏瑾怡转身走向廊下,银杏叶落在她肩头,\"你且把情报写下来,按了手印再呈上来。\"

钱统领的鞋底在青砖上擦出刺啦声,等他的身影消失在月洞门后,苏瑾怡才摸出袖中那半块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