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集:《高原险情之地质灾害》(1 / 2)

霄渊剑 竹晴园 1485 字 4天前

高原惊蛰:杜志远团队的生死救援

第一章 裂痕撕裂晴空

五月的唐古拉山脉还笼罩在残雪之中,清晨七点的阳光刚给念青唐古拉峰镀上金边,杜志远的卫星电话就爆发出刺耳的蜂鸣。

“杜队!那曲市安多县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帕那乡、扎仁镇等五个村庄失联!”指挥部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海拔5000米以上区域通讯中断,你们是离得最近的救援力量!”

挂掉电话,越野车已在营地外发动。张强往背包里塞着高原急救包,嘴唇因缺氧泛着青紫:“杜队,最新气象预报说今晚有暴风雪,现在进山区等于闯鬼门关。”

“鬼门关也要闯。”杜志远检查着北斗定位仪,屏幕上代表受灾区域的红点像烫在皮肤上的烙印,“刘雯,调出地质数据,看看滑坡带的走向。”

刘雯敲击着平板,脸色凝重:“滑坡体积预估超过500万立方米,切断了怒江支流的河床,可能形成堰塞湖。更糟的是,卫星云图显示断裂带还在活动,周边山体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越野车碾过冻融地貌的沟壑,轮胎下的冻土发出咔嚓碎裂声。下午三点,他们抵达海拔4800米的观景台,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冷气——原本连绵的山梁被撕开一道狰狞的裂口,墨绿色的草甸像被巨手揉皱的地毯,几座藏式民居半截埋在黄土里,只有经幡还在残垣断壁上飘摇。

“快看!”刘雯指着滑坡体边缘,“那里有炊烟!”

第二章 冻土下的生命信号

滑坡形成的碎石坡陡峭如天梯,杜志远率先系上安全绳:“我先下去探路,张强负责锚点,刘雯保持与指挥部的卫星通讯。”

碎石在脚下哗啦啦滚落,每一步都伴随着山体的细微呻吟。下到一半时,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拳头大的石块从头顶砸下,杜志远猛地扑倒在一块巨石后,碎石雨在他背上砸出闷响。

“杜队!”张强在坡顶大喊。

“没事!”杜志远抹掉脸上的尘土,继续向下挪动。半小时后,他终于抵达那缕炊烟的源头——一座半埋的牦牛帐篷,老阿妈曲珍正用牛粪火烤着青稞饼,身旁躺着个发高烧的男孩。

“阿佳(姐姐),孩子们都在吗?”杜志远用藏语急促地问。

曲珍指着帐篷后的石缝:“卓玛和扎西在里面躲着,滑坡来的时候……”老人的声音哽咽了,“男人都去牧场了,电话打不通……”

石缝里,两个冻得嘴唇发紫的孩子蜷缩在一起。杜志远脱下冲锋衣裹住他们,对坡顶打出手势。张强背着医疗箱滑下来,立刻给男孩测量体温:“40度,必须马上退烧。刘雯,让指挥部派直升机,这里有重症伤员!”

就在这时,地面突然发出沉闷的轰鸣,滑坡体上方的山脊又塌下一角。杜志远猛地将孩子们护在身下,等烟尘散去,发现刚才站立的地方已被新的碎石覆盖。

“不能等直升机了,”杜志远看着越来越暗的天色,“暴风雪快来了,必须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三章 冰湖下的堰塞危机

他们用帐篷布做成简易担架,轮流抬着男孩在碎石坡上攀爬。刘雯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山谷:“杜队,你看湖面!”

原本湛蓝的湖泊变成了浑浊的土黄色,水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堰塞湖!杜志远心头一紧,立刻用卫星电话联系指挥部:“注意!帕那乡上游形成堰塞湖,预计库容已超警戒水位,下游村庄有溃堤风险!”

指挥部的声音带着焦虑:“我们正在调派爆破队,但最快也要明天凌晨才能抵达。你们能不能先排查隐患?”

“明白。”杜志远挂断电话,看向张强,“你带曲珍和孩子去坡顶等待救援,我和刘雯去堰塞湖坝体。”

沿着湖岸疾行,冻土在脚下发出咯吱的脆响。坝体是滑坡堆积的松散碎石,湖水正从缝隙中渗出,形成一道道浑浊的水帘。刘雯趴在地上测量:“渗透系数超过安全值,坝体随时可能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