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索南加措,朱载坖准备两手并用,现在朝廷要倚重他稳定青海,所以必须要给予他一些好处,但是决不能使得索南加措的力量过于扩大,影响到朝廷在青海的统治,对于青海,要坚决的实行改土归流,朱载坖之所以派李成梁统兵肃清青海,就是认为他是一把好刀,李成梁不怕杀戮,只怕人头不够多,之前是朱载坖强行命令李成梁不得滥杀的,现在对于仍旧留在青海,但是却不想服从朝廷的管理的这些人,那就只有剿灭一个办法了,朱载坖对于这些人没有任何心慈手软的想法,必须要让李成梁杀到他们丧胆才行。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之后,朱载坖和太子朱翊釴在文华殿内商量事情,对于朱载坖来说,他很清楚,经略西藏、西域,不是朱载坖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事情,是要大明数代君王,一代接一代的完成的事情,朱载坖能够做的就是为后世之君们打好基础,给他们以经略西域、西藏的基础。
朱载坖问道:“太子熟读经史,你说说看汉唐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经略西域、乌斯藏,而自宋以后,却没有如此作?”
面对朱载坖的这个问题,朱翊釴思索良久,向朱载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朱翊釴认为,汉唐之所以要积极经略西域和乌斯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断绝草原势力的物资来源。每当中原同草原的贸易出现问题,很多游牧势力就更加需要从西域的定居城市来获得粮食和普通手工业产品。单个西域城市的规模有限,但数个相加还是有着可观的生产力。他们也通过贸易,获得了各种内亚与中原的物资产出。草原霸主们完全可以通过当地商团,进口到他们不方便直接采购的货物。
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开拓一条去中亚的通道。因为草原霸权势力,往往可以控制七河流域到鄂尔多斯地区的漫长商路,而中原的政权却无力触及。因此,很多王朝还是需要走河西走廊到西域,才可能打通去中亚的路线。同时汉唐的统治重心都在关中,西域和乌斯藏对于关中的安全是非常的重要的,唐代之时,吐蕃强大甚至能够直接攻陷长安,所以汉唐对于西域和乌斯藏是十分重视的。
而本朝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本朝起于淮泗,无论是南京还是京师与乌斯藏和西域都实在是太远了,在大明建立的时候,当时的西域西部已经存在着比较强大的察合台汗国。这么一个有较大体量和实力的国家存在,实力远远胜过几个西域城邦。
至于当时的西域东部,还有蒙古势力留下的两个地方政权--吐鲁番与哈密。他们都加入了大明的朝贡国体系,不可能成为军事威胁。相反,他们会积极的保持商路畅通,确保有商队经过,拉动国内经济。这样大明就更没有动力去出兵西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