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纵横捭阖宰臣谋(四)(2 / 2)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43 字 6天前

所以在配享太庙这个问题上,三杨一向是热门人选,但是朱载坖首先要否决的就是三杨,原因很简单,就是弃土,自永乐五年布告天下诸国设交趾布政使司以来,虽屡有叛乱,但成祖以大军一往,都旋即扫平。20年以来、其地已承大明教化甚深,不在云南、贵州之下,忽然弃之,天下震惊。

虽然放弃交趾有很多不能明言的原因,但是无论怎么说,放弃领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如果朱载坖连这个都不顾,而让三杨配享太庙的话,岂不是鼓励这些臣子们放弃大明的领土了?虽然放弃交趾是宣宗皇帝所做的决定,但是三杨作为当时的辅臣,肯定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放弃交趾给大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对于大明朝贡体系的冲击,原来的交趾地区是中国内部管辖的地区之一,结果黎利的反抗直接变成了藩属国的地位,这点给当时的其他藩属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黎利的反抗运动可以成功,并且大明皇帝并没有过分在意这件事,就间接说明大明的国力并没有之前繁盛,之前交趾发生动乱,成祖就派兵平定,这次同样发生动乱,居然草草了之。无疑暗示藩属国,可以进行一定的反叛运动,争取独立。

所以朱载坖认为,仅凭这一点,三杨就不能配享太庙,而以这个为标准,孝宗朝的刘大夏等人也肯定是要被予以排除在外的,原因很简单,当然放弃哈密,也是他们所做的决定,朱载坖的这个条件是硬性条件,只要有弃土这个行为的,不管功劳多大,一律不能进入太庙。

而能够开疆拓土的,则是要予以重点考虑,这点上朱载坖特意提出来宪宗朝的王越,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因军功获封威宁伯,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又提携后进,笼络豪俊,深得众心。

朱载坖认为他虽然有结交太监等一些在文臣们看来所不齿的行为,但是白璧微瑕,仍旧应当予以加赏,朱载坖特旨令王越取代刘大夏配享孝宗皇帝。

除了这些人之外,对于朝廷来说,比较重要的就是于谦的处理方式,之前很多很多官员们都要求将于谦配享太庙,以功劳而论,于谦是绝对足够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对大明来说,于谦绝对是立下了大功的人,以于谦的功劳,配享太庙绝不为过,但是于谦毕竟是被英宗皇帝所杀,虽然朝廷已经平反昭雪了,但是毕竟对于英宗来说是很难堪的事情,所以也有一些臣子们认为保险起见,还是不要让于谦配享太庙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