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此人,本是赵国宗室后裔,自幼浸淫在邯郸的权谋漩涡之中。
其善传上意,巧言令色。
历经两朝,在上一任赵孝成王时期,就以侍读身份,出入禁中。
在年轻的赵悼襄王继位时,郭开便察觉到新君对老将的猜忌,开始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在朝中构建起庞大的关系网络。
联姻、举荐、收买,无所不用其极,触角延伸到军政每一个角落。
更是通过巧言令色,将阴山谍府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让这赵国的秘士组织,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门客。
他不用其来获取六国情报,反而用其搜集百官隐私,把控人心,建立其庞大的朝内情报系统。
一旦有敌对官员谏言,他总能够提前得知对方意图,在赵王耳边,轻松埋下怀疑的种子。
而后再步步下套,将那些忠臣良将一步步害死,最终死于阴山谍府的大狱之中。
这种无形的权力,比战场上的刀剑更加锋利。
赵国就此,渐渐形成了以郭开为核心的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决裂。
曾经的名将廉颇,察觉到郭开祸乱朝堂的阴谋,与之敌对,劝谏赵王弃用郭开,被郭开怀恨在心。
此后郭开指使谍府秘士在邯郸散布谣言。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此诛心之言,让本就对廉颇忌惮的赵悼襄王怀疑起了他的能力,有了弃用的心思。
而后郭开更是趁机上奏,说“廉颇克魏,威震诸侯,恐有田单复齐之危!”
此奏精准戳中了赵悼襄王的忌惮,要以乐乘替换廉颇,此举激怒了廉颇,廉颇打跑了乐乘,然后撂挑子跑到了魏国去。
廉颇在魏国不得重用,本来还想回去赵国。
正巧秦国攻赵,赵国节节败退,赵王决定将廉颇请回来。
此举被郭开发现,于是贿赂了使臣。
使臣去见了廉颇,廉颇当着使臣的面一连吃了七八碗饭,又策马奔腾数圈,展露一身雄威。
回去之后,却在使者口中成了吃一顿饭拉三次稀的老骨头,不堪重用。
赵王一听,好么,吃饭都拉稀,如何能领兵打仗?
于是赵王彻底弃用了廉颇。
郭开此举,可谓单杀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不可谓是不强。
而后郭开更是趁机安插亲信接管军队,将赵国的多处军事命脉掌握在了手中,逐渐权倾朝野。
到了赵王迁时期,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牧,无人需要忌惮。
但依然每日哄着赵王迁开心。
至于什么赵诚之流,他本是不在意的,既然春平君提出来,给他找了麻烦,他自然不能让春平君独善其身。
光提问题不出力怎么行?
借你外孙女一用。
可惜虽然在君王眼中和实际意义上都碾压了春平君,但郭开并没有多开心。
对付秦国,本是那些武将的事情,他参和进来,未来被秦国清算怎么办?
嗯……还得将消息封锁好,不可传出去这些主意是我出的。
若事情成了,是我的功劳。
若事情不成,那就全是春平君的罪过。
若有朝一日秦破赵国……那还得先提前准备几个替罪羊才行。
做好最坏的打算,打造好退路,是他的不败秘诀。
……
“有刺客潜入大良造府邸,刺杀扶苏,被赵诚一眼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