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闹神兵(2 / 2)

张羽耀归乡后,画“神水”治病同样灵验,求治者渐多。他又回到大坝,求张羽勋传授练神兵之法。张羽勋遂派十二个神将,随张羽耀前往稳坪练神兵。

恰在此时,黎司令官率人马途经稳坪,神兵遂与黎纲部队交战——这是神兵首战,竟大获全胜。战后,大坝神将带回消息:黎纲部队携带大量光洋与枪支,光洋散落路上,神兵却未捡拾分毫,尽显纪律与道义。

大坝寨曾任区长的张仲正,听闻消息后,认为可借神兵力量谋利,于是在第二次攻打黎纲时亲自参与。此次参战者一两百人,除大坝张羽勋、梅子坝杨佛主(本名傅炳章,随母改嫁改姓杨 )等真神兵,木油坝惯匪头子赵国清也率人混入。

行军至青茶坝过河时,出现不祥征兆:船左渡、右渡皆无法通行。过河后,众人原计划扎营平岭坝,居高临下布阵。然刚到平岭坝,见坨底神兵已向稳坪场开进,赵国清沉不住气,不顾调度,率人冲下土地堡坡。

这坡从上到下是一级级石梯子路,坡脚地势开阔,已被敌兵占据。谁下完石梯,谁便与敌接战。神兵们全部下到坡脚,与黎纲部队激烈拼杀。混战中,张羽勋被敌包围按倒,刀砍不入、枪打不响,最终被敌人以刺刀捅屁眼残忍杀害。

张羽勋牺牲后,神兵们退至坨底,将其遗体安埋于寺嘴。他的儿子乳名书周(书名张学金 ),后来迁居德江县隆兴乡小地名猫上。

神兵从稳坪撤回大坝后,未及休整,张钟正区长又主张攻打务川县城。神兵一度打进务川天主堂,然因张钟正之子张着礼在柳塘河淹死,神兵仓促撤回。

驻务川的军阀部队(蒋三师,蒋丕绪部 )跟踪追击,见忠山大林茂密,未敢贸然开战。张钟正以区长身份讲和,筹80块光洋作为敌军“夫马价”,敌军才同意退走。

黄坝神兵听闻官军将攻大坝,“玉皇大帝”覃茂斌率黄坝神兵赶来救援,当地惯匪头子黄彪也混入其中。在桐油沟,他们截住官兵交战。官兵持快枪,神兵用梭镖、大刀、牛角叉,终因武器悬殊不敌。官兵记恨神兵,重返大坝,意图剿灭。

大坝神兵见势不妙,躲入山林。官军找不到神兵,便放火烧毁张羽勋与张钟正家的房子。官军撤走后,大坝陷入内斗:张钟正认为自家房子被烧是神兵所致,强要撤张着祥房子抵偿,还将张着祥捆绑。张着祥不服,赴木油坝搬赵国清之人报仇,杀死张钟正及其手下8人。

就在大坝内斗不可收拾时,坨底神将张羽让等人投入红军,并派人来大坝招兵。神将张着文遂带领20多个神兵,前往岩上枫香溪投奔红军。张着文在红军中任连长,当年当过红军、现今健在的有张羽坤、孙茂堂、陈某某(姓名待考 )三人,其中张羽坤是打完玛瑙山后返回的。

的故事,是特定历史时期黔东北民众抗争与探索的缩影。它源于民众对苦难的不甘、对安宁的渴求,虽带有迷信色彩,却蕴含着朴素的反抗精神与保家卫国情怀。

从张羽勋以“神水”“神兵”凝聚人心,到神兵与军阀部队的浴血奋战,再到部分神兵融入红军走上革命正轨,这段历史见证了民众从蒙昧抗争到寻找正确革命道路的历程。那些健在的红军老兵,更是这段历史鲜活的传承者,他们的经历,为研究地方革命史、民间抗争运动,提供了珍贵的一手素材,也让后人得以透过岁月迷雾,触摸先辈们抗争的温度与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