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志的暴行罄竹难书。大寨村的张云安,早年因家贫举家搬到韩家坪求生居住。红三军到来时,张云安一家刚搬回大寨,看到红军为穷人谋福利,张云安毅然参加了游击队。然而,红军主力开走后,张观志率还乡团捉到了张云安。在张观志眼里,张云安不过是一块待宰的羔羊。他见张云安穷,榨不出油水,便残忍地将他拉到竹坪后岩上杀害,然后扔下半山,任其抛尸露骨。张云安的弟弟张云生,见哥哥被杀,惊恐万分,害怕自己也遭毒手,只能速速逃命他乡,从此不知下落。亲房中的弟兄张云白得知张云安的悲惨遭遇后,含泪收尸安葬。张云安的妻子失去丈夫后,生活无以为继,只好另嫁他人,而他们的小孩则由张云白抚养,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张云安的父亲张麻冬无依无靠,张云白眼见不忍,主动承担起赡养的义务。
不仅如此,张观志还率还乡团在邱家寨杀害了符东山等四人,在皂东岩杀害了游击队长田应流。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将田应流队长的首级抬到各处示众,一直抬到凉水溪才扔掉,其手段之残忍,令人毛骨悚然。在石塘溪,他又杀害了两位不知名的老人。在这次“清乡”过程中,张观志就像一个贪婪的恶魔,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发泄着对红军的不满。他所到之处,无论钱粮被褥、牛羊猪鸡以及其他贵重财物,首先被他一抢而光,然后便是无情的杀戮。同时,他还借“清乡”的机会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然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印江县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张观志这个罪恶累累的反动分子终于被捉拿问罪。他站在正义的审判席前,曾经的嚣张跋扈早已消失不见。最终,他在正义的枪口下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为他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张观志的故事,是反动势力妄图阻挡历史前进车轮的典型写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