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关于扩大根据地方针任务的制定,是根据红军和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一个积极的可行的方针,在黔东特区党和苏维埃各级组织中得到逐步实施。仅在9、10月,分局为此做了大量工作。随着红军中党、团组织的恢复,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重建,发展了部分新党员,又增加了1000多名新战士。此后,由于红二、六军团会师和两军的迅速东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需要实施的如地方党和苏维埃的建设等工作尚未完成,然而,扩大根据地后的重要目标——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实现。
三、根据地反“围剿”斗争部署及重大胜利
正当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贯彻落实湘鄂西中央分局扩大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时,国民党黔、川、湘三省军事当局秉承蒋介石“派劲旅入黔穷追”、“不分畛域,协同会剿,以期全歼”的旨意,于9月初调集10多个团的重兵对黔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廖怀忠部移驻松桃,杨畅时部集结于乌江西岸,李成章部3个团从思南向德江、印江一线进攻,柏辉章第二师4个团驻铜仁一带。此外,川军达凤岗、田冠五旅和湘军周燮卿旅,则分别从东西两侧逼进,形成了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地方反动势力如沿河、印江等县的“剿共后援分会”、“军民联合剿共委员会”等组织,也妄图就此一举将红军彻底消灭。此时,根据地内又遭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军民的生活更是处于艰难之中。
在特区根据地生死存亡关头,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给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并转各区各乡苏维埃各独立团各游击队的指示》等战斗令,号召青年上前线,消灭军阀王家烈,保卫黔东特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根据这一指示,召开各区、乡苏维埃联席会议,作出了《关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决议》,指出根据地的发展使我们已具有争取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和群众基础。同时,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作出了《关于保卫黔东苏区争取击破王家烈的进攻的紧急任务》的决定。决定指出:“这一战争是农民的生死的斗争,是为着粮食土地归农民的战争,是保卫秋收的战争。”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这不简单是一个军事的技术与力量问题,这是工人农民阶级与地主资产阶级的阶级决战。这一决战胜利的关键性,主要的应该决定于群众的力量,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人数与战斗力”。为使苏区“全部的生活转入革命战争的状态”,提出以下要求:
- “(甲)首先号召群众‘到前线去’,组织消灭王家烈的冲锋营,争取印江、争取思南的冲锋营和少年模范营,动员成批的工农群众到前线来参加革命战争。在这一动员当中,二支队,三支队,各独立团游击队,应该用种种的方法,来扩大一倍。为了系统的进行这个工作,在黔东革命委员会内组织一个动员委员会,有系统的进行这个工作。
- (乙)组织群众去夺取秋收保卫秋收的斗争。这个斗争的主要任务,是使秋收为农民得到,和消灭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并集中一部分粮食来保障红军的给养。
- (丙)广泛的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敌人后方侧翼发动群众的游击战争,断绝他的交通,夺取他的辎重,破坏他的警戒,用群众的游击战争将印江之敌铁桶一样的包围起来!游击队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在于坚决消灭地主豪绅的武装,将敌军的手足斩断。
- ……
- (庚)努力扩大苏区,特别是酉、秀、松、沿与沿河西岸的游击战争的发动与土地革命的进行,只有广大的发动群众将印江、思南包围起来。
- (辛)无论在苏区在白区,要建立党的支部、青年团支部、工会、贫农团或农民委员会。
- (壬)要准备秘密状态之下的干部和学习公开与秘密联系的方式(建立交通网侦探网),准备在无论任何变化之下都能进行革命的斗争。
- (癸)加强独立团和游击队的政治军事领导,发展他们胜利的进攻,改正那种麻木软弱的现象与失败情绪和不做政治工作不做群众工作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分局还强调指出,要“大批的培养训练本地的能够为革命斗争到底的干部,这是争取胜利的先决条件”。保卫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动员令下达后,各级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支前,发动群众配合部队夺取地主的秋收,派出部队打给养,加速干部培养,等等,黔东军民信心百倍地做好了迎击来犯之敌的准备。
1、谯家反击战
9月4日,黔敌5个团的兵力向黔东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柏辉章部从思南向枫香溪和谯家方向移动,姜兴尧部则包围特区政府所在的张家湾、袁家湾一线。此时,红三军主力南下,留守特区政府的部分指战员,在夏曦率领下,迅速从铅厂坝、土地湾、谯家铺、皂角池、枫香溪赶来阻击姜兴尧部,在张家湾一带与敌发生激战。红军虽有400多人,但绝大多数是新兵和游击队员,武器装备也差,经过3天的英勇激战,击溃了姜兴尧部。当返回谯家之时,柏辉章部又尾追过来。夏曦立即召集秦子开、唐参谋研究,确定把所有武装人员和干部撤到离谯家铺9里以外的老蛙池,并召开了战斗紧急动员会。
13日晚,特区政府军事部长汤福林和夏曦分别带领人员朝左、右边山上进发,向谯家铺靠拢,秦子开则率一部分精锐部队从中间穿插。柏辉章部当晚到达谯家一带,分别在左边的清龙林和右边的莽虎林设防,主力放在谯家铺中间地带的官路坎,司令部驻谯家铺场北面的照神庙,同时在谯家铺南面龙王宫庙及耳当溪、印山堡一带分别设防。14日深夜,红军三股力量分别接近谯家铺。左路在清龙林击敌后,继续向谯家铺场口逼进;中路的寨子开率领尖刀排,通过当地游击队员田兴贤、田兴长作向导,迅速前进到官路坎,插进场口,也击溃敌人;右路的也向敌猛烈进攻。经过黑神庙一战的反复冲杀,红军击溃敌1个营,缴获了6匹马驮着的枪支弹药,活捉柏辉章的参谋长和司务长。战斗中,红军吴排长英勇牺牲。
2、二战木黄
9月23日,川敌达凤岗旅又占沿河县城,湘敌周燮卿旅向晓景进发。贺龙决定采用外线作战,诱敌深入战术消灭之。命令黔东纵队撤到印江县的木黄,红七师主力转移到岩坝场,红九师主力转移到火烧桥,互为犄角之势,待机破敌。
25日,夏曦率红七师二十五团、沿河独立团和德江独立团,由白石溪出发前往沙子坡,打垮了从遵义调来的黔军学生队(士官生)后,经杉树坳、板溪达木黄。此时,木黄的形势非常严峻。黔军李成章率5个团从西、南方向红军逼近,戴玉堂团已达合水,红军处于北有川军,东有湘军,西南有黔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夏曦主张避敌锋芒撤入梵净山,贺龙坚决不同意,认为此战关系到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存亡,决定利用敌军矛盾,先打黔军。
他亲自拟定作战方案,采取避实就虚,调虎离山,分进合击的战术打击敌人。黔东纵队向印江四区刀坝发起佯攻,然后火速撤回木黄。红七师则作出向合水推进之势,然后退至距木黄5里处的夕阳坝埋伏。
28日,李成章部5个团果然从思南向德江、印江一线倾巢出动,浩浩荡荡地经合水大路而来,一部抢占木黄东侧的老寨,企图堵住红军往梵净山的退路,一部火速向木黄西侧的地茶坝推进,拼命抢夺岩口坪高地,企图对红军主力夹击,同时阻击从刀坝赶来的援军。趁敌人尚未准备就绪,贺龙命令黔东纵队接替红七师主力坚守夕阳坝阵地,拖住向地茶坝推进的敌人,贺龙则亲率红七师抢渡木黄河,越过岩口坪,占领了将军山高地,红九师也从火烧桥回师木黄,占领了木黄与老寨之间的观音山,形成了对敌人的反包围之势。经过激战,消灭敌人200余,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后,达凤岗旅撤离沿河县城退至黑獭堡,周燮卿旅则止于龚滩、龙潭,李成章带着残部经合水、朗溪退守印江县城。
此战的胜利,鼓舞了红军的士气,大大增强了根据地军民反“围剿”斗争的信心。事后,夏曦说:真是侥幸呀!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打法哩!贺龙说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这个打法,还是在洪湖时跟周逸群政委学的,每次遇到战斗,我就回想起他对红军游击战术总结的四句话:“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我跑,敌少我搞”。的确,多年来我靠这样的战略战术打了不少胜仗。1
3、再取沿河
在川敌达凤岗旅放弃沿河县城后,沿河土着武装杨畅时部乘虚进驻县城。此时,沙子团总田明道抢劫了运往黔东特区的20余担药材,杀害了押运药材的彭水开明人士、贺龙好友龚渭清,抓捕了协助龚渭清押送物资的傅怀忠,为打通川东和黔东的商路,同时替龚渭清报仇,救出傅怀忠,贺龙决定再打沿河县城。
10月上旬,红九师和沿河独立团,接受了西渡乌江消灭杨畅时部的命令。沿河天宫井乡苏维埃代表杨光模带领群众在小河坝、照州坝、曾子坝、小河口等地寻得3只小船,作为渡江工具。接着,兵分两路,经水田坝、三岔、小路坝向淇滩方向和沙坨渡口方向挺进。当从晓景进至沿河东岸水田坝时,因乌江涨水,相持几天后,改由淇滩渡江,同时调红九师开往县城东岸牵制西岸之敌。
10月13日,红军借着晨雾的掩护,先行渡江200多人,拔掉西岸的哨卡,又夺得2只大船,在沿河独立团主攻,黔东纵队和黔东独立团配合下,全军陆续渡过乌江。先攻下严家寨,接着又抢占彭家渡、沙坨、斯溪等渡口,然后兵分两路奔袭沿河西城。杨畅时闻知红军兵临城下,仓皇败退,在黑水被全歼。红军缴枪300余支,救出傅怀忠,夺回了药材。同时,红军又在苏家铺击溃湘军周燮卿旅1个团。川军为保存实力,自守防地,按兵不动。由此,黔、湘、川三省敌军联合进攻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黔东地方武装在反“围剿”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和实际锻炼,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和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9月底,组建由黔东纵队和各独立团一部分合编的红三军黔东独立师,由红三军军部直接领导,任命贺炳炎为师长,熊仲卿为政委,冉少波为副师长,使根据地的游击武装向正规化的红军迈进了一大步,红三军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这是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大成果。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周围军阀恐慌,加速了他们的崩溃”,这为以后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新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一个巩固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红三军的宝贵的战斗经验与英勇的传统,黔东、黔北、川东一带工农群众对于苏维埃红军的拥护”,因此,黔东苏维埃革命的胜利,就是“与红四方面军相呼应,亦即是与中央苏区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