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事得失,积功累德者,气运加身,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天赋本根器气质类型,得六事中相应不同的事功成就,根据每个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才之道的具体因缘条件、情况差异,有的人,或得道,或得法,或得势,或得寿,或得权,或得财,体现在五福报就是“寿、禄、康宁、好德、考命终”,功德六事成就转化五种福报,
‘得者德、德者得;德位相配,人事相应’,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人才应具备的品德与才能。而‘天赋、厚德、智慧、勇气;方向、善良、勤奋、机缘’这八项,则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秦古阳停顿了一下,看了看陈教授的反应。只见陈教授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赞许与期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于是接着对“华夏道统人才观标准”进行解读,
先解释“得德法则”
秦古阳说道:
\"得德法则\"是华夏道统人才观的核心原则之一,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道德与才能的统一。
\"得者德、德者得;德位相配,人事相应\"这一表述,揭示了德行与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华夏文化中,德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就强调\"德治\"。历代帝王和士大夫都将\"德\"作为选拔和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
例如,汉朝的察举制度,就是以德行为主要标准来选拔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