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钟后,小李成功到达目标岩缝。他小心地探手进去,掏出一个油布包裹。\"找到了!\"他的声音在晨风中颤抖。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美军巡逻队!所有人立刻隐蔽,小李则紧贴岩壁,一动不动。两辆吉普车沿着山下的公路缓缓驶过,车顶的探照灯扫过悬崖,几次差点照到悬在半空的小李。
\"该死,他们增加了巡逻频率。\"崔成浩低声道,\"肯定是为'铁幕行动'做准备。\"
吉普车终于远去,小李开始下降。快到地面时,一根铁钉突然松动,他整个人猛地滑落!幸亏下面的队员牢牢拉住了保护绳,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油布包裹被迅速打开,里面是两张地图:一张标注了美军在鹰嘴崖区域的详细布防,另一张则绘有神秘的地下通道网络,几个点特别标注了\"发光苔藓\"字样。
\"这是...溶洞系统?\"陈书怀惊讶地指着那些蜿蜒的线条,\"看这个分支,直通美军补给站下方!\"
李云龙仔细研究地图,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如果我们从溶洞潜入,能避开所有地面警戒...\"
\"太危险了!\"崔成浩反对道,\"那些溶洞错综复杂,一旦迷路...\"
\"有地图就不怕。\"李云龙收起油布包,\"先侦察补给站外围,确认地图准确性。\"
队伍继续向鹰嘴崖移动。随着海拔升高,风雪越来越大,能见度降到不足十米。李云龙让大家用绳索连在一起,防止走散。崔成浩走在最前面,凭借惊人的方向感带领队伍在白色迷宫中穿行。
中午时分,风雪稍歇。他们在一处视野良好的山脊停下,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美军补给站——那是个建在平缓山坡上的临时基地,十几顶大型帐篷围成一圈,中央是两座预制板搭建的仓库。四角设有哨塔,巡逻士兵在铁丝网内来回走动。
\"防守比预想的严密。\"李云龙皱眉道,\"至少一个连的兵力。\"
陈书怀突然轻呼一声:\"师长,看那个仓库!\"他指向右侧的预制板房,\"门口堆的那些箱子...是夜视装备的包装!\"
确实,通过望远镜能看到木箱上\"IR ScopE\"的字样。李云龙的心跳加速——如果能缴获几套新型夜视仪,对志愿军将是质的提升。
\"崔同志,你母亲和村民能在什么位置接应我们?\"
崔成浩指向补给站东侧的一片松林:\"那里有个猎人小屋,母亲和五六名村民应该就在附近。但他们只有猎枪和斧头...\"
\"足够了。\"李云龙咧嘴一笑,\"我们不是强攻,是智取。\"
计划很快制定:利用溶洞地图潜入补给站下方,夜间同时发动袭扰和渗透。崔成浩负责联系村民准备接应和撤退路线。
队伍在黄昏时分抵达猎人小屋。那是个低矮的原木建筑,烟囱里冒着淡淡的炊烟。崔成浩发出几声鸟鸣般的哨音,门立刻打开,一位满头白发的朝鲜老妇手持猎枪走了出来。
崔大娘比想象中更年迈,背驼得厉害,但眼神锐利如鹰。她不会说中文,但通过儿子翻译,热情地将战士们让进屋里。小屋出奇地温暖,墙角炉子上炖着一锅野菜汤,香气扑鼻。
\"吃,都吃。\"崔大娘用木勺敲着锅边,示意大家不要客气。她特意盛了满满一碗递给李云龙,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
热汤下肚,冻僵的身体渐渐回暖。李云龙展开地图,向崔大娘询问溶洞入口的位置。老妇人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激动地指着图上一处标记,说了一连串朝鲜语。
\"母亲说这个入口就在美军补给站正下方!\"崔成浩翻译道,\"但三年前一次地震后,通道塌了大半,不知道还能不能通行...\"
\"值得一试。\"李云龙转向队员们,\"老王,准备炸药,必要时开路。小李检查狙击步枪,负责制高点掩护。书怀,你跟我一起下溶洞。\"
崔大娘突然又从里屋拿出几套破旧的朝鲜农民服装,比划着让大家换上。李云龙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行动失败,便装可以增加逃脱机会。
夜幕完全降临时,行动开始了。崔成浩带着换好便装的战士们向溶洞入口摸去,而李云龙和陈书怀则跟随崔大娘走一条更隐蔽的小路。老妇人虽然年迈,但在雪地中行走如履平地,不时停下来用鼻子嗅闻空气,像只经验丰富的老猎犬。
溶洞入口隐藏在一处瀑布后面,湍急的水流在严寒中形成了冰帘。崔大娘拨开冰柱,露出后面黑魆魆的洞口。她递给李云龙一盏自制的苔藓灯,又说了几句叮嘱的话。
\"母亲说,洞里岔路多,一定要沿着发光的苔藓走。\"崔成浩翻译道,\"那些苔藓只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长,顺着走就能找到出口。\"
李云龙郑重地向老妇人敬了个军礼,然后弯腰钻入洞中。陈书怀紧随其后,手里拿着朴顺姬父亲的那盏旧灯。洞口很快在身后闭合,只剩下两盏微弱的灯光在绝对的黑暗中摇曳。
溶洞比预想的更潮湿阴冷,顶部垂下的冰柱像猛兽的獠牙。地面湿滑难行,两人不得不扶着洞壁缓慢前进。果然如崔大娘所说,某些部位的岩壁上生长着那种会发光的苔藓,在黑暗中泛着诡异的绿光。
\"师长,看这个...\"陈书怀突然停下,用灯照着一处岩壁,\"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李云龙凑近观察,发现确实有几处明显的凿痕,还有模糊的朝鲜文字。\"是游击队留下的标记。\"他判断道,\"看来这条路确实通向补给站。\"
越往里走,人工痕迹越明显。有些狭窄处被拓宽,危险地段安装了简易护栏。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厅,墙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手绘地图和简报——显然是游击队的秘密指挥所。
\"地图是最新的!\"陈书怀兴奋地指着一幅标注英文的图纸,\"看这里,标出了美军仓库的精确位置和巡逻路线!\"
李云龙仔细研究这些意外收获。从地图上看,溶洞确实直通补给站下方,但最后一段标注了\"坍塌\"字样。更关键的是,一份游击队情报提到美军每晚九点会换岗,期间有十五分钟的空档。
\"时间不多了,继续前进。\"李云龙收起几份关键地图,带头向更黑暗的隧道深处走去。
隧道逐渐变窄,最后一段果然被碎石堵住,只留下狭窄的缝隙。李云龙侧身挤过去,发现另一侧是个较大的空间,隐约能听到头顶传来的英语对话声和脚步声——他们已经到达补给站正下方!
\"这里...应该是仓库地基。\"陈书怀压低声音说,手指轻叩头顶的木板,\"听声音,我们就在那个放夜视装备的仓库下面!\"
李云龙轻轻推开一块松动的木板,露出一丝缝隙。透过缝隙能看到仓库内部:堆成山的木箱,几个美军士兵正在清点货物。最近的一个箱子上清晰地印着\"AN\/pAS-5\"的字样——正是美军新型夜视装备的型号!
\"记下位置和守卫情况。\"李云龙耳语道,\"我们午夜行动。\"
两人正准备撤回,头顶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通过地板缝隙,他们看到一名美军军官正在训斥几个士兵:
\"...这些设备明天必须运往前线!'铁幕行动'需要它们定位中国军队的夜间调动...如果再有延误,你们全都上军事法庭!\"
李云龙和陈书怀交换了一个眼神——情报比装备更重要。他们需要立即回去调整计划,这个意外发现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撤回的过程比来时更谨慎。当两人终于回到瀑布出口时,崔大娘正焦急地等待着。老妇人看到他们安全返回,皱纹纵横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崔同志,立刻联系总部。\"李云龙一走出溶洞就命令道,\"美军明晚会使用新型夜视装备发动总攻,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反制措施!\"
崔成浩点点头,转向母亲说了几句。老妇人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递给李云龙——里面是几株新鲜的冬凌草,根须上还带着泥土。
\"母亲说,这是今天刚采的。\"崔成浩翻译道,\"朴顺姬教过她识别真正的冬凌草,这些是长在最高处的,药效最好。\"
李云龙接过草药,突然注意到崔大娘手腕上的伤痕——那是长期在严寒中采集草药导致的冻疮,有些已经溃烂。这个年迈的朝鲜母亲,像朴顺姬一样,默默付出着一切。
\"谢谢...\"他用生硬的朝鲜语说道,深深鞠了一躬。
崔大娘摇摇头,说了几句话,眼中闪着泪光。
\"母亲说,不用谢。她的两个儿子都死在美军轰炸中,现在只有中国同志在帮朝鲜人民战斗...\"崔成浩的声音哽咽了,\"她说...这些草药能救中国战士的命,就是她活着的意义...\"
夜色更深了。在返回临时营地的路上,李云龙不断思考着明天的战斗。冬凌草、夜视装备、发光苔藓...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正在编织成一张更大的网。而网的中心,是那个代号\"铁幕\"的行动——美军企图用技术优势碾压志愿军的最后挣扎。
远处,美军的探照灯划破夜空,像不祥的预兆。更远处,隐约可闻的炮声提醒着他们,更残酷的战斗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