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知廉耻(2 / 2)

昨晚东旭喝了酒,醉得不清醒,一时控制不住……”

在轧钢厂外,秦淮茹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了争执。

这事我实在难以启齿,大家帮我想想办法吧。

易中海开口道:“淮茹,你算是受害者,我想知道你是打算就此罢休,还是自行处理?”

秦淮茹回答:“大伯,我想自己解决。”

罗小青接着说:“大伯,您的问法不对,应该问是交给厂保卫科,还是直接报警?老奶奶您怎么看?”

别看这位聋哑老太太平日深居后院,院里大事小事她都了如指掌。

她深知秦淮茹暗中使坏,企图败坏罗小青的名誉,这才有了这场闹剧。

一般情况下,聋哑老太太都会站在易中海这边,但她对秦淮茹并无好感,从秦淮茹搬入大院起,她就察觉此人城府颇深。

“归根结底,就是秦淮茹信口雌黄,该把她送去街道办事处整治一下!”

“对,送去街道办事处收拾她!”

秦淮茹眼圈泛红:“奶奶,我没有那样做。”

聋哑老太太反驳:“你怎么没做?我亲眼看见你去小青屋里要求落户口,他拒绝后,你就说他是对你念念不忘,是不是你说的话?”

易中海见局势已无法挽回,只能看着秦淮茹:“淮茹,好好想想,这关乎东旭的未来!”

“咚”的一声,秦淮茹跪倒在地:“小青,对不起,我也迫不得已。

实行定量配给后,家里根本填不饱肚子,棒梗饿得直哭。

我知道我不对,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

小青,你家境优渥,又是科长,请放过东旭吧!”

不得不承认,秦淮茹的手段高明,这一跪,赢得了众人的同情。

“唉,归根结底,都是穷闹的!”

“穷也不能如此啊,这事要是传出去,小青以后怎么娶妻生子?”

“没错,现在小青的名声已经受损,原本有人提亲的,最近也都退缩了。”

秦淮茹确实挺可怜的,贾家就她一个人拎得清,碰上这样的婆婆,不行就罢了。

“傻柱说:“小青,秦姐她没别的意思,你就原谅她一次吧。”

这时易中海也反应过来,罗小青是冲着他上次替贾家说话而来的:“罗小青,你这是借机报复!”

罗小青:“那我该怎么办?我的名声被搞坏了,我妈去跟大爷和秦淮茹理论。

你说让我反省,可秦淮茹却不主动解释,我只是找个中间办法尊重大爷和秦淮茹的立场。”

易中海气得脸都绿了,哪有什么中间办法?

“小青,秦淮茹也是因为家里穷,吃不上饭才这样做的,看在她知错的份上,你就原谅她吧。”

罗小青:“原谅?可以啊,那我的名誉损失谁负责?大爷,既然贾东旭是你徒弟,这事就由你赔。”

傻柱忍不住站出来说:“小青,秦姐已经认错了,你就原谅她吧。”

许大茂:“傻柱,你真是个笨蛋,这里轮得到你说话吗?”傻柱:“你也不配!”

贾东旭抱着易中海的大腿哭喊:“师父救命,我不想进派出所啊!我错了,真的错了。

那些话是我故意传出去的,我是虚荣心作祟,我想让罗小青帮我家办户口。”

易中海:“小青,你看,大家都是邻居,贾家日子也不好过,你就别计较了。”

罗慧珍看着这一幕得意地说:“大爷,他们家日子不好过不是我们的错,有事先找他们自家的问题。

为什么别人家日子过得好?今天如果不赔偿小青名誉损失费,谁都别想安生!”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罗慧珍对罗小青疼爱得很。

这时她恨不得跟秦淮茹拼个你死我活!

易中海:“行,这钱我出!”

罗小青收了钱,带着罗慧珍回后院了。

易中海心里憋屈。

今日之事令罗小青清白昭雪,然而贾东旭与秦淮茹却因此受了些许牵连,日后若想募得大院内的善款,怕是不易。

罗小青回家时,沈幼甜为她倒了一杯水,又蹲在一旁替她揉腿。

罗小青微微一笑:“开心?”

沈幼甜用力点头:“小青弟弟,你最棒!”

罗小青摸了摸她细腻的脸蛋:“小青的弟弟,果然很出色!”沈幼甜疑惑地看着她,这不是重复我的话吗?

罗小青感慨,沈幼甜真是天真无邪啊,要是换了别的姑娘,肯定要说“让我瞧瞧有多厉害”之类的话。

当晚,罗慧珍欢欢喜喜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

罗慧珍兴奋地说:“小青,今天你可真是让我扬眉吐气啊!

秦淮茹那些伎俩,虽不伤人,但令人厌烦。

没想到,你仅仅凭借一条裤衩便化解了!多吃点吧!”

罗小青浅笑着回应:“妈妈,这院子里的事儿,大多都有迹可循,不过是些普通人之间的斗智斗勇。

规模不大,但挺让人烦心。

咱们呢,也不必放在心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完事了!”

朵朵喊道:“哥哥最厉害!等我长大了,要做哥哥的新娘!”

果果插嘴:“我也要做哥哥的新娘!到时候哥哥一天娶八个媳妇,馋死他们!”

罗小青听了哭笑不得,倒是沈幼甜眼睛亮亮的,挑了一块鱼肉,仔细剔除鱼刺后才放入罗小青的碗里。

罗家上下一片温馨祥和。

易中海气得胸口发痛,那一百块钱可是他整整一个月的薪水啊。

就这样被罗小青得了去,他心中甚是不甘。

于是他去了聋老太太那里。

聋老太太说道:“老易啊,我知道你心里不服气,但我还是劝你一句。

别再和罗小青对着干了,这次我可是帮了他不少。

以后你要是懂得低头,他也不会过多干涉你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