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队不仅动口,还动手。他们帮着百姓一起修房子,在劳动中跟大家拉家常,讲根据地的故事:“我们那儿啊,老百姓自己选村长,种地交完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们都能上学堂……”
这些新鲜事像种子一样撒在百姓心里。起初还有人担心“鬼子回来怎么办”,但看到战士们帮着修房、送粮,宣传队天天在身边讲政策、鼓干劲,心里的担忧渐渐被希望取代。年轻人开始主动找到赵刚和老陈,问:“我能不能加入武工队?”“我想给地下党送信,行不行?”
赵刚和老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慰。他们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组织了“民兵队”,让这些年轻人跟着战士们学习站岗、放哨、识别汉奸。“保家先得自强,” 赵刚在民兵队的第一次集会上说,“你们不仅要保护望安镇,还要把这种力量传到周边的村子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重建家园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战士们把带来的工具分发给百姓,会木工的教大家做梁架,会泥瓦的教大家和泥砌墙。赵刚特意安排人把日伪用来关押“反抗者”的土牢拆了,拆下的砖石用来修补百姓的房屋。当最后一块刻着屈辱的砖石被砌进新房的墙里时,围观的百姓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李木匠的铺子最先修好,他特意做了一块新的匾额,上面刻着“同心坊”三个字。“以前是我自己吃饭的铺子,” 他摸着匾额感慨,“现在不一样了,这是咱们大家同心协力的地方。以后谁需要修个啥,都来这儿,不要钱!”
晚上,镇中心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宣传队生起了汽灯,给大家演话剧。剧里演的是日伪如何欺压百姓,地下党如何暗中联络,根据地战士如何里应外合打跑鬼子。当演到百姓们团结起来砸毁“良民碑”时,台下的王寡妇、张屠户都跟着大声叫好,不少人眼里含着泪。
话剧结束后,老陈站到台前,举着一盏马灯:“乡亲们,今天咱们能坐在这里看节目、烤火,是因为咱们团结起来反抗了。可鬼子还没完全赶走,周边的镇子还有很多乡亲在受苦。咱们望安镇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要把这把反抗的火,烧到更远的地方去!”
“老陈说得对!” 赵刚接过话头,“我们打算以望安镇为中心,成立‘抗日救国会’,不光管咱们镇,还要联系周边的村子。想参加的,明天到我这儿报名,咱们一起商量怎么把日伪的统治彻底推翻!”
火光映红了一张张激动的脸庞。林先生第一个站起来:“我报名!我要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 接着,李木匠、张屠户,还有几个年轻的民兵都纷纷站起来,大声喊着“我报名”。王寡妇抱着孩子,也使劲点着头:“我虽然不能打仗,但我能给大家做鞋、做饭,也算一份力!”
那一晚,望安镇的篝火很久才熄灭。火星飘向夜空,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预示着更广阔的反抗即将到来。赵刚和老陈坐在篝火旁,看着不远处正在搭建的新房屋,听着窝棚里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和百姓的谈笑声,知道巩固胜利成果的路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军民一心,这烽烟过后的家园,必将在废墟上重新焕发生机,而抗日的火种,也必将以望安镇为起点,燎原整个沦陷区。
接下来的日子,望安镇成了周边地区的“榜样”。抗日救国会迅速成立,赵刚和老陈分别担任正副会长,林先生负责宣传,李木匠负责后勤。他们派人到周边村子联络,把望安镇的经验传出去:如何组织民众,如何开展宣传,如何在日伪的眼皮底下进行反抗。
宣传队的脚步也走得更远了,他们带着快板、漫画和油印机,深入到各个村庄,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百姓:“反抗才有活路,团结才能胜利。” 越来越多的人被发动起来,有的村子开始效仿望安镇,成立了自己的民兵小队;有的村子则建立了秘密的联络点,为根据地传递情报。
日伪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得知望安镇的“异动”后,派出小股部队前来骚扰,散布谣言说“抗日力量是土匪,会抢走百姓的粮食”。但望安镇的百姓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宰割的群体,他们在赵刚的带领下,组织了严密的警戒,一发现日伪的探子就立刻报告,民兵队还会配合武工队进行伏击,几次下来,日伪的骚扰就再也不敢轻易来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地的支援源源不断地到来。除了粮食和药品,还派来了农技师,指导百姓改良种子、开垦荒地;派来了教师,在镇上办起了“抗日小学”,让孩子们不仅读书识字,更学习抗日的道理。当第一批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背着书包走在望安镇的街道上时,百姓们看着他们稚嫩却充满朝气的脸庞,仿佛看到了沦陷区的未来。
三个月后,望安镇已经基本恢复了元气。断壁残垣变成了整齐的新房,荒芜的土地重新种上了庄稼,街道上行人往来,脸上不再是恐惧,而是带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抗日救国会的旗帜在镇中心高高飘扬,每天都有从周边村子赶来的人,要求加入抗日的队伍。
这一天,赵刚收到了根据地发来的密信。信中说,由于望安镇在巩固胜利成果和扩大抗日影响方面的突出表现,根据地决定以望安镇为中心,建立更大范围的抗日游击区。
“老陈,你看!” 赵刚把信递给老陈,脸上抑制不住激动。
老陈看完信,手微微颤抖:“太好了!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说明咱们走的路是对的!”
“不仅是对的,” 赵刚望向镇外广阔的田野,那里有百姓在耕作,有民兵在巡逻,“这说明,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帮他们重建家园,给他们希望,他们就会跟我们一起走,把抗日的事业推向胜利。”
夕阳再次照耀在望安镇的上空,这一次,阳光温暖而明媚。炊烟从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泥土的芬芳。宣传队的快板声又响了起来,这一次,唱的是新的歌词:“望安镇,换新天,军民携手建家园,赶走日寇迎曙光,齐心合力把国建……”
歌声远远传开,飘向远方的村庄,也飘向每一个渴望自由与和平的中国人心中。联合行动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而巩固胜利成果的过程,不仅重建了家园,更凝聚了人心,让抗日的力量在沦陷区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等待着最终爆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