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神色一凛,向前一步,大声说道:“万万不可,皇上!京城乃大明根基,若皇上移驾南京,民心必乱,瓦剌定会乘胜追击,届时大明江山恐将不保。如今之计,唯有坚守京城,调动各地兵马勤王,与瓦剌决一死战!”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在众人心中。
石亨也抱拳说道:“于谦所言极是,皇上。末将愿率京城将士,死守城门,定不让瓦剌军踏入京城半步!”石亨身材魁梧,此刻虎目圆睁,手握拳放在胸前,尽显武将的豪迈与决心。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坚守。一位文官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皇上,京城兵力不足,粮草也未必充足,如何能抵挡瓦剌的虎狼之师?移驾南京,保存实力,才是保全之策啊。”他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大臣纷纷附和,一时间,殿内争论不休,各方意见僵持不下。
朱祁镇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愈发烦躁。他时而皱眉,时而摇头,眼神中满是纠结。他看向于谦,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犹豫,“于爱卿,你可有把握守住京城?”
于谦挺直腰板,目光如炬,“皇上,臣虽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但只要皇上下定决心坚守,臣愿倾尽所能,组织京城防御,调集粮草,整顿军队,定能击退瓦剌!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说罢,他重重地跪在地上,额头贴地,表达着自己的决心。
朱祁镇沉思良久,脑海中不断闪过这些年改革的艰辛,以及百姓们对太平的渴望。最终,他重重地一拍龙椅,“好!朕决定坚守京城!于爱卿,朕命你全权负责京城防御,石亨将军协助于爱卿,务必守住京城!”
于谦跪地领命:“臣定不负皇上重托!”起身之后,他立刻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防御事务。他先是详细询问了太监关于瓦剌军队的规模、行军速度等细节,随后又和石亨讨论京城现有兵力的分布。
随后,于谦迅速行动起来。他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向各地发出勤王令,要求各地将领务必星夜兼程赶来支援;一面组织京城百姓加固城墙,收集粮草。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让京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谦亲自来到京城的粮仓,查看粮草储备情况。粮仓内,一袋袋粮食整齐堆放,但他仔细估算后发现,这些粮食仅够京城守军和百姓支撑半月有余。他立刻下令打开官仓,将部分粮食分发给百姓,同时号召京城内的富商大户捐粮。
京城内,百姓们听闻瓦剌来犯,人心惶惶。街道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人群,有的收拾行囊准备逃离,有的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于谦亲自走上街头,站在一个高台上,大声安抚百姓情绪:“乡亲们,莫要惊慌!皇上已下定决心坚守京城,我等众志成城,定能击退瓦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固城墙,运送粮草,就是为保卫京城出力!”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渐渐地,百姓们围拢过来,安静地听他讲话。
在于谦的号召下,百姓们渐渐安定下来,纷纷投入到防御准备工作中。老人们自发组成后勤队伍,帮忙运送物资,在路边烧水煮饭,为忙碌的士兵和百姓提供食物;青壮年们则拿起工具,与士兵们一起加固城墙。城墙上,锤打声、呼喊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在为保卫家园而努力。
而此时,瓦剌大军正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城逼近。也先骑在马上,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大明经土木堡之变后,不过是个空架子,此番定能一举拿下京城,重现大元荣光!”他身后,是一望无际的瓦剌军队,战马嘶鸣,军旗飘扬,气势汹汹。
京城之外,一场生死之战即将拉开帷幕。于谦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心中暗暗发誓:“大明江山,绝不能在我手中丢失!瓦剌,我定要让你们有来无回!”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对大明,对自己最严峻的考验。但他无所畏惧,为了守护大明,为了不负皇上所托,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城墙上的风呼啸而过,吹起他的衣袍,他却岿然不动,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