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沉思片刻道:“陛下,先祖们的治国理政之策,皆有可取之处。成祖的武略,可用于整饬边军,威慑外敌;仁宗的仁政,能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宣宗的吏治改革,可用来肃清朝堂蛀虫。陛下若能取三家之长,大明复兴指日可待。”
“可具体该如何做?”朱祁钰追问道。
“边军方面,”于谦侃侃而谈,“陛下可效仿成祖,设立边军轮训制度,让各地边军定期进行军事演练与战术交流,提升战斗力。同时,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的修建,增设烽火台、堡垒。在朝堂之上,借鉴宣宗皇帝的做法,成立专门的监察小组,对各级官员进行彻查,尤其是与汇通商号有牵连的官员,绝不姑息。此外,我们还需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如此,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根基稳固。”
陈大人点头赞同:“于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当年成祖皇帝亲征时,制定了严格的军法,赏罚分明,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我们也可重新修订军法,让将士们知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在吏治方面,除了加强监察,还可提高官员俸禄,减少其贪污的诱因,同时完善考核制度,选拔真正有才能、有操守的官员。”
朱祁钰听着二人的建议,眼中渐渐燃起希望之火:“好!就依二位所言。于谦,朕命你负责边军整训与军法修订;陈大人,你协同王直,继续彻查汇通商号,同时着手吏治改革之事。朕要让大明重现成祖时的赫赫军威,仁宗时的百姓富足,宣宗时的清明吏治!”
“臣遵旨!”于谦与陈大人齐声应道。
待二人离去,朱祁钰再次走到舆图前,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只要能重现大明昔日荣光,就算再艰难,他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窗外,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大明即将迎来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