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全民抗战的悲壮起点(1 / 2)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悲壮起点

1937年7月7日深夜,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在夜色笼罩下一片寂静,唯有永定河的流水声潺潺不绝。宛平城外,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军事演习打破了这份宁静,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阴谋正悄然酝酿。

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这一荒谬要求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的严词拒绝。事实上,所谓士兵“失踪”不过是日军精心策划的挑衅借口,早在事变前,日军便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频繁挑衅,蓄意制造事端,妄图寻找机会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遭拒后,日军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刹那间,枪炮声撕裂夜空。第29军将士毫无惧色,怀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就此爆发。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在团长吉星文的率领下,首当其冲投入战斗。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在卢沟桥的桥头堡、宛平城的城墙边,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凭借先进的火炮、坦克等武器,对卢沟桥和宛平城进行猛烈轰击,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但中国守军毫不退缩,他们用步枪、机枪,甚至大刀,顽强抵御着日军的进攻。

大刀队成为战斗中的一支奇兵。队员们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大刀,高呼着口号,冲入敌阵。在近身肉搏中,大刀的威力尽显,寒光闪过之处,日军纷纷倒下。然而,日军的攻势异常凶猛,不断增兵,战斗局势愈发严峻。

宛平城墙在日军炮火的轰击下千疮百孔,城内房屋被炸毁,无辜百姓死伤惨重,但守军依然坚守阵地。吉星文团长亲自在前线指挥,他身先士卒,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哪里战斗最激烈,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一次战斗中,吉星文不幸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军装,但他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