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全民抗战的悲壮起点(2 / 2)

7月8日凌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这一通电如惊雷般响彻中华大地,迅速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下,第29军将士们奋勇抵抗。但日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向卢沟桥地区增兵。尽管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形势日益危急。

7月25日,日军再次向廊坊发动进攻,随后又向广安门发起攻击。29军将士在各个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激烈拼杀,但由于日军的进攻过于猛烈,且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力上处于劣势,29军不得不逐步后撤。

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南苑成为战斗的核心区域。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亲临一线指挥作战。在战斗中,他们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然而,日军出动飞机对南苑进行狂轰滥炸,随后以优势兵力发起进攻。佟麟阁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退下,他却说:“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仍带伤率部奋勇抗击,后又头部中弹,壮烈殉国。赵登禹在率部向北平撤退时,遭日军伏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沦陷。尽管七七事变初期的战斗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但这场战斗却成为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它彻底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从此团结一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历程 。这场发生在卢沟桥畔的战斗,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