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烽火:破晓前的浴血征程
1946年6月,当抗日战争胜利的欢呼还未完全消散,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调集193个旅约160万兵力,悍然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凭借美式装备和数量优势,在战争初期占据主动,解放区面积一度压缩,延安等重要城市被迫放弃。但共产党军队凭借灵活的运动战策略,在苏中七战七捷、定陶战役中以少胜多,逐渐摸清敌军弱点。
1947年夏,战局迎来关键转折。刘邓大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千里跃进大别山,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冒着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在8月底成功插入国民党统治区腹地。部队以血肉之躯蹚过黄泛区,在汝河之战中,18旅52团用刺刀为大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政委李震抱病指挥,最终全团仅剩300余人却完成任务。这一战略行动如同利剑直插敌人心脏,迫使国民党军从战略进攻转为被动防御,解放战争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三大战役的爆发彻底扭转乾坤。1948年9月,辽沈战役率先在东北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以“关门打狗”之势,先攻克锦州切断敌军退路,随后在塔山阻击战中,战士们用刺刀和血肉筑起防线,6天6夜打退国民党军11个师的轮番进攻。当廖耀湘兵团企图突围时,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展开围歼,最终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使解放军在兵力上首次超越国民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