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他造不明白的(1 / 2)

:他造不明白的

春秋时期,儒法两家的政见就如同夏日与寒冬,针锋相对。</p>

两家入主各国朝堂之中,向君王进言,也都是走得比较一个极端的路线。</p>

儒家的仁政、礼治、德化过于理想,并且不利于君主的统治。</p>

商鞅的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却是连同贵族阶级都给带里面了。</p>

当年的秦国因为受中原礼制的影响比较小,故而变法的阻力比其它国家少了许多,这才成就如今的大秦。</p>

赵凌来到常奉府就是除了解决孔鲋,以免他在常奉府影响编撰《万民典》的还有就是从常奉府选一部分人进入尚学宫。</p>

孔鲋也算是懂得形势,终于主动请辞,赵凌对儒家并无任何的怨念,对孔鲋也心怀敬意,只是为了大秦,《万民典》必须尽快编纂完成。</p>

儒家和法家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不可协调。</p>

之前嬴政打压儒家之后,便由不少儒家门生改换门庭,投身法家,以求自保和远大的前程。</p>

并不是所有的儒家门生都如孔鲋这般的执着。</p>

儒家宣扬的是学说,可不是什么宗教信仰,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坚持学说而甘心赌上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p>

李斯的弟子吴公在皇权面前都愿意妥协让步,儒家的门生又有什么不能退让的?</p>

孔鲋离开常奉府后,赵凌找到了扶苏:“长安候,《万民典》编纂得如何了?”</p>

在三川郡的时候,赵凌已经将儒家和法家融合的理念告知了冯瑜,扶苏如今也已经接受。</p>

若是换作以前用刻刀在竹简上镌刻,工程量巨大,那进度肯定是极慢的。</p>

有纸张和毛笔,编纂起来就简单了许多。</p>

冯瑜和扶苏已经将基本的框架整理出来,只需要写出即可。</p>

常奉府内聚集了诸子百家的能人,只要没有人添乱,编撰起来便是极快。</p>

扶苏回道:“禀陛下,诸家典籍已经编撰得差不多了,若要全部完成,大概还需一月时间。”</p>

赵凌点了点头:“甚好!不知长安候可愿入尚学宫为师?”</p>

扶苏疑惑地望着赵凌,沉默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陛下难道不担心本候结党营私,在学宫培植党羽?”</p>

赵凌让扶苏在常奉府编纂《万民典》,这看似没有实权,跟兵权更是不挨边,但这种职位是可以培养自己的势力的。</p>

让他去学宫为师,那就更离谱了。</p>

赵凌创办尚学宫是为大秦培养人才。</p>

从里面出来的人或朝中为官,或前往各郡县教化百姓。</p>

扶苏若是与这些人交好,甚至有自己的门生,他岂不就有了自己的势力?</p>

之前长公子的名声可是不差的。</p>

“长安候尽管结党营私,朕绝不干涉。”</p>

赵凌忍不住笑了,“若你能在接到假诏后直接举兵入咸阳,朕都懒得当这皇帝。”</p>

“你当皇帝不如朕当得好。”</p>

“等朕将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那时你若想当皇帝,让给你也无妨。”</p>

赵凌毫不避讳,就当着常奉府内的众人与扶苏说出这样的话。</p>

众人都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p>

这是皇位啊!</p>

扶苏当着皇帝的面说什么结党营私的话就算了。</p>

皇帝竟然也将皇位当儿戏?</p>

他当是什么玩具,玩腻了就让吗?</p>

还是说他们两兄弟的关系已经好到这种地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