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圣人言,以及过往国策,皆是重农抑商。</p>
在三川郡时,赵凌却与楚悬说,所谓重农抑商,实则抑的只是私商。</p>
官家垄断山泽之利,盐铁专卖。</p>
抑制私商乃是将商人的财富转移到国库。</p>
农本商末,所谓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商人不事稼穑生产,不能多致一斗米,不能多织一匹布,只知转卖。</p>
这些话其实是有弊端的。</p>
商人的作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率,让善种田者不织布,善织布者不种田,提高百姓的工作效率,只需买卖交换即可,提高劳作的总生产。</p>
于民,商人可使其便利。</p>
于国,商人可使其富足。</p>
当时楚悬听到赵凌这一席话之后,也是大为震撼。</p>
长期以来,圣人未曾言,君主大臣未曾言。</p>
商人卑贱,于国无利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这才是哪怕皇帝下令商人不再是贱籍,依旧无法改变商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p>
皇帝亲自写《辩商》,为商人正名,这是不再打压私商了啊。</p>
“若粮食产量不足,过多人从商,自然是有害无益,可若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那些权贵世家对百姓的伤害,比之商人大了不知多少。”赵凌瞥了楚悬一眼,“此话朕与你闲谈而已,听听便听听,万不可乱传,否则那些世家要你性命,朕也不会承认朕说过此话。”</p>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现在还不是与全天下权贵撕破脸皮的时候,赵凌自然是不会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p>
类似的话,他曾与韩信王绾说过,但王绾也不会蠢到跟任何人讲,他敢到处传扬,那就是逼赵凌对权贵们动手,而王家会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p>
“西家与孟家那两个小子应该也教得差不多了,等报社步入正轨之后,你便代朕回一趟三川郡见见那两位公子,春日将至,医馆和私塾也该办起来了。”赵凌看好楚悬的行商的能力,说道,“去了三川郡,你与盖先生说一声,春日将至,朕等他饮酒,询其归期。”</p>
“学生遵命!”楚悬喜笑颜开,什么叫等报社进入正轨之后?</p>
长安候的确任社长,但报纸的出售和运营还是归他管。</p>
还有西家、孟家两位公子,皇帝让他去接洽,岂不是说,那两位公子还得听命于他?</p>
谁人说商人卑贱了?</p>
长安候、西孟两家嫡公子身份够尊贵了吧?却好似与他一个商人做工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