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心中大震,站起身来,正色道:“山长,学生虽才疏学浅,但若国家有难,学生愿尽绵薄之力。”
叶德辉微微一笑,点头道:“好,果然不负为师所望。子桓,你需立即启程前往京城,暗中联络朝中清流之士,助他们推举贤能,安定朝局。”
朱筱深深鞠躬,答道:“学生谨遵教诲,定不负重托。”
翌日清晨,朱筱便带着书院的密函,辞别父母,悄然离开书院,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征途。江南的青山绿水在他身后渐行渐远,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危险。
一路上,朱筱行事谨慎,低调行走。他深知,此行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经过几天的跋涉,他终于抵达京城。京城的繁华和喧嚣与江南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朱筱隐去身份,化身为一名普通的书生,进入了京城的洪武书院。
洪武书院,乃京城有名的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朱筱在这里,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了当朝左相之子张子骞,武将之后李轩,还有江南名士之女柳如烟。几人因志向相同,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共同探讨天下大势。
一日,朱筱与张子骞等人在书院后花园中赏花,忽然,一名书童急匆匆地跑来,递给张子骞一封密信。张子骞打开信函,神情愈发凝重,随后转身对朱筱说道:“子桓,朝中局势愈发紧张,父亲希望我们立即赶赴府中,共商大计。”
朱筱点头答应,几人随即动身前往左相府。左相张文达,乃当朝重臣,平素以清廉着称,是朝中清流的领袖人物。朱筱与张子骞等人来到府中,见张文达正与几位朝中要员密谈。
“父亲,子骞带朱筱等人来了。”张子骞恭敬地说道。
张文达抬头,见到朱筱,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示意他们入座。“诸位,此次召集大家,是因朝中局势愈发危急,皇上新立太子的决定已然公布,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恐生内乱。”
朱筱听罢,心中暗自思索。这次皇上新立太子,必然引起朝中权臣的激烈争斗,如何在这纷乱中寻找一条出路,实在不易。
“张大人,不知目前朝中情势如何?”朱筱问道。
张文达叹了口气,沉声道:“皇上意欲立四皇子为太子,但当朝权臣魏忠贤却力主立其党羽所扶持的二皇子。双方势力势如水火,朝堂上已多次爆发激烈争论。若不尽快平息此事,恐怕天下将陷入动荡。”
朱筱点点头,心中已有所决断。他看向在座的众人,坚定地说道:“诸位,若欲平息此乱,必先稳住民心,推举贤能之士,方能扭转局势。我愿以江南学子的身份,联合书院学子,共同上书皇上,力荐贤能。”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于是,朱筱与张子骞等人立即行动起来,联络京城各大书院的学子,准备一份奏章,推举贤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