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基层的晨光》(1 / 2)

《基层的晨光》

镇沅卫生室的木板门在晨雾中 “吱呀” 裂开条缝,顾承川的白大褂下摆拖着长途车的灰,鞋帮沾着山路上的红土。李明宇的手突然伸过来,触到他口袋里的枣核针:“顾老师,您看 ——” 他转身指向诊断床,哮喘患儿的雾化器上,三年前顾承川系的蓝棉线铃铛还在,随着呼吸节奏轻轻摇晃。

“心尖密码现在是超声探头的开机画面,” 李明宇的笔记本摊在药柜上,红笔圈注的 “断针七式” 旁贴着患儿的手绘心脏,“卓玛的儿子说,下针前摇三下铃铛,心跳就稳当。” 阳光穿过窗棂,在他胸前的旧听诊器上镀了层金边,那是顾承川十年前送的。

第一例门诊的木门被推开,佝偻的老人扶着门框,手按在左胸。顾承川的手指先在炭火盆上焐了焐,掌心贴着粗陶罐转了两圈:“阿婆,山路滑吧?” 他迎上去时,白大褂带过药柜,玻璃罐里的青稞饼碎渣沙沙作响 —— 那是村民们知道他要来,提前两小时烤的。

触诊时,老人的皮肤像晒干的青稞叶,顾承川的拇指在 “心尖软肉” 区停顿,指尖的温度比县医院的金属探头高 3 度。“疼了三天?” 他轻声问,手指在老人胸骨上轻叩,像在敲开一扇久闭的门,“吸气时像被针尖扎?”

老人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甲缝里嵌着泥土:“县医院的机器说没事,” 她的眼睛盯着顾承川口袋里的枣核针,“可您的手一放上来,疼就轻了。” 李明宇在旁记录,听见顾承川的拇指在肋骨间画了个圈 —— 那是他独有的 “手工定位法”,比 ct 更精准的,是患者肌肉的细微颤动。

“阿婆这是岔气,” 顾承川从药箱掏出艾条,艾绒的香气混着炭火味,“年轻时背青稞摔的旧伤吧?” 老人猛地抬头,眼里泛起水光:“您怎么知道?那年您在镇沅搭帐篷,我背孙子来看病,您还给娃子塞了块糖。”

艾条的火星在晨光中明灭,顾承川想起那是 2015 年的雪夜,帐篷外的牦牛铃响个不停。他在老人背上找到当年的旧伤处,艾热渗透皮肤时,指尖同时按在 “心尖软肉” 区:“当年您送我的糌粑,我至今记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