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会诊单上的红圈》(1 / 2)

《会诊单上的红圈》

镇沅卫生室的木桌上,顾承川的手指扣住牧民的尺骨断端,掌心的老茧擦过对方淤青的皮肤:“阿弟忍着,接骨比缝心尖简单。” 他的膝盖抵着对方的肘关节,突然听见李明宇的惊呼:“顾老师,县医院的远程会诊!”

ct 影像在平板上展开,“心尖软肉” 区被电脑算法标成刺眼的红色高危区。顾承川的手还沾着接骨用的草药泥,却精准地在纸质胶片上点了点:“这里的纤维走向,” 红笔在 ct 值 35-40hu 的区域划出弧线,“和 2004 年卓玛的心脏一模一样。”

视频里的年轻医生们愣住了,他们看见顾承川的白大褂口袋里,半截褪色的糖纸随着动作晃出 —— 那是 1998 年洪水时,一位老大娘塞给他的水果糖包装,边缘磨出毛边,却被小心地保存了二十六年。

“算法没错,” 顾承川的红笔在 “高危区” 中央画了个圈,圈心正是他手工缝合时留的 “呼吸缝” 位置,“但卓玛的心脏告诉我们,” 他对着摄像头,指尖划过胶片上的纤维纹理,“高密度缝合会让这些胶原纤维窒息,就像用铁丝捆住正在开花的枝条。”

牧民的尺骨突然 “咔嗒” 复位,顾承川来不及洗手,抓起枣核针在酒精灯上燎了燎,给对方穴位止痛:“记得在缝合线之间,留 0.3 毫米的松动,” 他的眼睛始终盯着 ct 影像,“不是给技术留容错,是给生命留喘气的缝。”

县医院的会议室里,主任医师看着顾承川标注的胶片,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学术会议 —— 那时顾承川还是个带着枣核针的年轻医生,在展板上用红笔圈住 “心尖软肉”,说 “这里要像对待初生的羊羔”。

“顾老师,” 视频里的住院医举起胶片,声音发颤,“我们该怎么判断松动的度?” 顾承川却笑了,摸出那截糖纸:“当年这位老大娘告诉我,好的缝合,是让心脏感觉不到针的存在,” 糖纸在阳光下透出淡红,“就像她的糖,化在嘴里,只留甜味,不留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