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沙中的诡秘符号
越野车像头疲惫却倔强的钢铁野兽,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颠簸前行。轮胎碾过龟裂、坚硬如铁的黑戈壁地面,发出沉闷的摩擦声,扬起的沙尘在车后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很快又被风抹平的痕迹。杜志远坐在副驾驶座上,微微眯着眼,抵挡着窗外肆虐风沙的侵袭,同时,他的手指正快速而专注地划过面前平板电脑的屏幕。
屏幕上是清晰的卫星图像,标注着他们此行的目标区域。三天前,当地一位牧民在放牧时,偶然在一片人迹罕至的戈壁地带发现了一系列奇怪的标记。这些标记由石块堆砌而成,形状奇特,排列方式更是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此刻,杜志远的目光紧锁着图像上那串由七枚石堆组成的菱形图案。它们在遥感地图上呈现出一种近乎完美的几何排列,像某种精心设计的密码,沉默地躺在泛黄的沙砾之上。
“队长,你看这个。”副队长李薇递过来一杯还冒着热气的咖啡,金属杯壁因为内外温差,很快凝结出一层细密的水珠。水珠滴落在摊开的战术地图上,晕开一小片深褐色的痕迹,仿佛是这片古老戈壁留下的某种印记。李薇的声音冷静而专业,带着多年野外工作的沉稳。
杜志远接过咖啡,却没有立刻喝,只是用指尖摩挲着杯壁。他用另一只手拿起红色的马克笔,在卫星图像上圈出了标记群的中心位置,然后说道:“李薇,你注意到没有?所有菱形的锐角,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东南方三十公里外的那片雅丹群。”
他的话音刚落,车外的风沙似乎突然加剧了,拍打在车窗上的声响变得密集而猛烈,像是无数细小的石子在敲击。与此同时,车载电台里突然窜出一阵刺耳的、杂乱无章的电流杂音,原本还算清晰的信号瞬间被干扰得断断续续。
李薇正在调试设备的手指猛地顿住了,她侧耳倾听着电台里的杂音,眉头微微蹙起:“队长,这干扰频率……和去年我们在南疆执行任务时,抓到的那个间谍使用的干扰器频段,简直一模一样。”
车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杜志远握着咖啡杯的手紧了紧,滚烫的温度透过金属传递到掌心,却丝毫没有驱散他心中升起的疑云。菱形标记、指向雅丹群的锐角、与间谍干扰器相同的频段……这一切都绝非巧合。这片看似荒凉死寂的戈壁,显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抬头望向窗外,风沙弥漫,视野所及之处,只有无尽的黄色和褐色,以及远处地平线模糊的轮廓。但他知道,在那风沙之下,在那看似平静的地表之下,某种暗流正在涌动。他们此行的任务,或许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危险。
二、雅丹迷宫的追踪
当第一缕晨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洒落在万仞耸立的雅丹群上时,整个地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箔。风蚀形成的土柱、平台和沟壑在光线的勾勒下,呈现出一种苍凉而壮阔的美。然而,对于杜志远团队来说,这美景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侦察兵张磊身手矫健,正沿着一座高耸的风蚀柱向上攀爬。他身上的专业装备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每一次攀爬爪的固定都显得小心翼翼。就在他即将到达柱顶时,脚下的岩石突然有些松动,攀爬爪猛地打滑,张磊的身体瞬间悬空,只有一只手还紧紧抓着岩壁上一道狭窄的缝隙。
“小心!”下方传来李薇低低的惊呼。
张磊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岩壁。就在他视线所及的一处凹痕里,他发现了半块嵌在里面的金属牌。金属牌已经严重磨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沙尘和锈迹,但上面凸起的点阵图案却依稀可辨——那是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子的形状清晰可见。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代表北斗七星最后一颗星,也就是摇光星的位置,却被刻意磨平了,留下一片光滑的凹痕。
“队长!找到了!”张磊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道。
杜志远和李薇迅速赶到风蚀柱下。杜志远拿出随身携带的紫外线灯,对着那块金属牌照射过去。随着紫外线的光芒亮起,金属牌表面原本难以辨认的痕迹逐渐发生了变化。淡绿色的荧光慢慢显现出来,勾勒出几个清晰的俄文字母:“3вe3дhыn пyть”。
“星之路……”李薇低声翻译道,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是什么意思?和那些菱形标记有关吗?”
杜志远没有立刻回答,他盯着那块金属牌,陷入了沉思。北斗七星,俄文字母,被磨平的第七颗星……这一切都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夜幕降临,团队在一片相对平坦的雅丹间隙扎营。炊事员老周正在搭建沙灶准备晚餐,当他用铲子翻动沙砾时,突然感觉到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挖出来,借着营地灯的光亮一看,是一枚锈蚀严重的弹壳。
老周将弹壳递给杜志远。李薇接过弹壳,仔细查看弹底的编号,她的瞳孔突然猛地一缩:“队长,这是m1943步枪弹!这种子弹是苏联在二战时期生产的,1953年就已经停产了。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一枚半个多世纪前的子弹壳,出现在这片被怀疑与间谍活动有关的戈壁区域,这无疑为整个事件又蒙上了一层更加复杂的面纱。
夜深了,戈壁的夜风变得格外凛冽,卷起漫天黄沙,将远处的雅丹群吹得影影绰绰,宛如流动的暗紫色影子。杜志远站在营地边缘,手里紧握着一枚军用罗盘。然而,罗盘的指针却在不停地、剧烈地晃动着,完全无法稳定下来,仿佛受到了某种强大磁场的干扰。
看着疯狂旋转的指针,杜志远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二十年前导师临终前对他说的那句话,老人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低语:“志远,记住,戈壁里藏着的秘密,远比你想象的要多,有些甚至比谍报网还要古老……”
那一刻,杜志远隐隐感觉到,他们追踪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的间谍组织,而是一段被风沙掩埋了数十年,甚至更久远的往事。雅丹迷宫的追踪,才刚刚开始,而前方的路,似乎更加扑朔迷离。
三、地下掩体的密码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浓重的,但也最接近光明。当第一缕微弱的光穿透岩层的缝隙,照射进这片寂静的雅丹区域时,张磊手中的金属探测器突然发出了一阵尖锐而急促的蜂鸣声。
“队长!这边有情况!”张磊兴奋地喊道。
杜志远和李薇立刻赶了过去。在一座环形雅丹的底部,他们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入口。这个入口被巧妙地伪装成一堆风化的硅化木,若不是金属探测器的报警,几乎不可能被发现。硅化木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沙尘和苔藓,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示出设计这个入口的人有着极高的反侦察能力。
“准备进去。”杜志远沉声命令道。
队员们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检查好装备。当他们推开那扇伪装成硅化木的沉重金属门时,一股潮湿、带着铁锈和尘土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通道内一片漆黑,只有战术手电的光束刺破黑暗。防毒面具滤罐转动时发出的“咔嗒”声在寂静的通道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时间在古老地堡中留下的回响。
李薇的战术手电光束扫过通道的墙壁,突然,光束定格在一处。那是用白色涂料书写的俄文标语,虽然有些褪色,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为了苏维埃的星辰”。
“苏维埃……”杜志远喃喃自语,心中的疑团似乎有了一丝线索。苏联时期的标语,出现在这个隐蔽的地下掩体中,这与之前发现的m1943步枪弹似乎形成了某种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