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白山黑水间的不屈战歌
当东北的黑土地在日军铁蹄下呜咽,当沈阳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白山黑水间,一股不屈的力量正在悄然凝聚。“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虽笼罩在日伪统治的阴霾之下,但东北人民与部分爱国官兵并未屈服,一场自发的抗日斗争如星火燎原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熊熊燃烧。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迅速建立起残酷的殖民统治体系。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粉墨登场,溥仪在日本人的操控下成为“康德皇帝”,所谓的“政府”实则是日本掠夺资源、奴役百姓的工具。日本人推行“皇民化”教育,强迫东北儿童学习日语,篡改历史教材,企图从文化根源上抹去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同时,他们大肆掠夺煤炭、木材、粮食等战略物资,无数矿工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中累死,无数农民的收成被强行征收,整个东北经济被牢牢掌控在侵略者手中。
然而,压迫愈深,反抗愈烈。1931年11月,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的爱国官兵,在嫩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国守军凭借简陋的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鲜血染红了嫩江的江水。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沦陷,但嫩江桥抗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骨气。
在广袤的山林中,东北抗日义勇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这些由农民、工人、学生、爱国官兵等组成的抗日队伍,活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开展游击战,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线、抢夺军需物资。1932年,邓铁梅在辽东组织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多次奇袭凤城、岫岩等地的日军,给敌人造成沉重打击;李杜率领的吉林自卫军,在哈尔滨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虽最终被迫撤离,但他们的英勇事迹传遍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