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地领导东北的抗日力量。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抗日武装相继成立,这些队伍纪律严明、作战英勇,逐渐成为东北抗日的中流砥柱。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南满地区神出鬼没,令日军闻风丧胆。他们常常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周旋,缺衣少食,条件极为艰苦。但杨靖宇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多次突破日军的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35年,赵一曼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秘密,最终英勇就义,她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东北儿女投身抗日斗争。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他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穿行,以树皮、棉絮充饥,却从未放弃抵抗。他们的抗争,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这片被战火燃烧的土地上,每一寸山河都浸染着抗日志士的鲜血,每一声呐喊都饱含着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白山黑水间的不屈战歌,成为了抗日战争初期最悲壮而又激昂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