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中的变革(1 / 2)

桃花村的养蚕业逐渐步入正轨,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然而,陈宇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他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浪潮正不断向前奔涌,只有紧跟步伐,才能让桃花村持续发展。

一日,陈宇在与一位来村里收购蚕茧的商人交谈中,得知了外面市场对于丝绸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他心中一动,若能将村里的蚕茧进行深加工,制成丝绸制品,那利润空间将大幅提升。当晚,陈宇便召集村里的干部和有经验的村民,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

“乡亲们,咱们的蚕茧一直都是卖给别人,人家加工后能卖个好价钱,咱们为啥不能自己干呢?”陈宇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大家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面露担忧:“咱没干过这事儿,能成吗?”也有的跃跃欲试:“试试呗,说不定能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决定尝试创办一个小型的丝绸加工厂。说干就干,陈宇带头四处筹集资金,村民们也纷纷解囊,你出一点,我凑一些,再加上向上级申请的扶持资金,总算凑齐了启动资金。

资金到位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技术难题,村里没人懂丝绸加工技术。陈宇没有气馁,他派人到周边的大城市去招聘技术工人,同时自己也跟着工人学习,从缫丝到织绸,每一个环节都仔细钻研。那段时间,陈宇几乎吃住在工厂,日夜忙碌,人也瘦了一大圈。

在陈宇的不懈努力下,工厂终于顺利开工。第一批丝绸制品出炉时,虽然还略显粗糙,但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陈宇拿着这些制品,四处奔波找销路。他跑了无数家商店、工厂,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他的坚持下,一家城里的纺织品公司愿意采购一部分产品进行试销。

当拿到第一笔货款时,陈宇和村民们都激动不已。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陈宇更加坚定了发展丝绸产业的信心。他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扩大生产规模,招聘更多的村民到工厂工作。

随着丝绸加工厂的发展,桃花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周边村子的年轻人看到桃花村的变化,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能在工厂找到一份工作。陈宇敞开大门,欢迎他们的加入,他知道,人才的汇聚能为村子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