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防护服的汗碱》(2 / 2)

老人的眼角泛起水光,映着护目镜上的汗碱纹路:“顾医生,您比我儿子还像亲人。” 这句话像把钝刀,在他心里划出不深不浅的伤 —— 他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是这样在雪夜跪在患者床前,直到膝盖冻得失去知觉。

起身时,顾承川的腰发出 “咔嗒” 轻响。防护服的汗碱在腰部结成的纹路,随着动作裂开又重合,像道会呼吸的疤。他突然明白,这些盐粒不是负担,是三十年来,每个患者的体温、每滴汗水、每次心跳,在他身上留下的、最温暖的印记。

“阿婆,” 他指着输液泵上的刻度,“现在药液流速和您的心跳频率一样,” 护目镜的雾气慢慢消散,他看见老人眼里映着自己的影子 —— 脊背微弯,却像棵扎根土地的老槐树,“就像我教实习生的,心尖的软肉,要跟着生命的节奏跳。”

离开病房前,顾承川的视线扫过床头卡:阿婆的儿子,正是镇沅那位用断针手法给禽畜留呼吸缝的村医。他摸出枣核针,在掌心焐热三秒,金属表面的刻痕硌着老茧,像在应和老人的心跳。

当他脱下防护服,腰间的汗碱纹路在白大褂上印出个模糊的人形。沈星遥看见后,突然想起示教室的老照片:1998 年洪水,顾承川的白大褂上也有类似的盐渍,形状像个张开的怀抱 —— 和此刻防护服上的汗碱,隔着二十六年的光阴,却同样温暖。

最终,顾承川在隔离病房的记录单上写下:“患者今日生命体征平稳,腰间汗碱形成自然纹路,与心尖软肉区走向完全吻合。” 字迹被防护服内的潮气洇开,却比任何医学影像都更生动 —— 那是生命与医者,在困境中彼此温暖的印记,是汗碱与心跳,共同谱写出的、最动人的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