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模拟手术的震颤》(2 / 2)

训练室的空调吹得后颈发寒,李小南却觉得掌心发烫。当机械臂镊子稳稳夹住缝合线,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和模拟心率曲线重合,像两支同步的鼓点。断针在顾承川指间转动,划出的光影落在他手背上,像道温暖的保护符。

“知道为什么总让你们用断针练习吗?” 顾承川突然放下针,从口袋摸出枣核针,“因为真正的医者,要学会在不完美的条件下,缝出最完美的生命轨迹。” 枣核针的 “稳” 字刻痕在灯光下若隐若现,那是李建国用手术刀刻下的、对医者的期许。

李小南的机械臂开始第二遍操作,这次镊子起落如呼吸般自然。他看见模拟心脏的 “心尖软肉” 区,缝针轨迹形成的间隙,正好能让虚拟血流轻轻震颤 —— 那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顾承川三十年来,用断针、枣核针、掌心温度,教会他的、生命的韵律。

当训练结束的提示音响起,李小南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顾承川递来块镇沅青稞饼,包装纸上的简笔画被灯光照得透明:两个白大褂在心脏上缝针,其中一个的针尾,坠着颗小小的、会发光的星。

“当年我父亲缝完第 37 位灾民,” 顾承川咬了口饼,麦香混着泥沙的味道,“他说,每根针眼里都藏着星光,只要心不抖,就能把光缝进生命里。” 李小南点点头,发现自己的掌心也有了道淡淡的红痕,和顾承川掌纹里的旧伤,隔着三十年的光阴,遥相呼应。

最终,他在训练日志上写下:“今日学会最重要的事:机械臂的震颤可以调试,人心的震颤需要星光。顾老师的断针里,藏着最亮的那颗星。” 字迹力透纸背,旁边贴着从断针刻痕里挑出的泥沙颗粒,在台灯下闪着微光 —— 那是洪水、是岁月、是医者仁心,共同酿成的、永不熄灭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