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椰壳导丝的震颤》(1 / 2)

《椰壳导丝的震颤》

部落诊所的煤油灯冒着黑烟,灯芯结着焦黑的花,将顾承川的影子投在泥墙上,像株被风吹弯的棕榈树。他捏着细针,在椰壳导丝的截面上缝出螺旋纹路,针尖穿过纤维时发出细微的 “噗噗” 声,与三十年前李建国用牛筋线缝合断针的节奏完全一致。

“心尖要留 0.3 毫米缝,” 他对着凑过来的当地医生阿布德晃了晃导丝,煤油灯在椰壳表面镀上层琥珀色,“就像你们给茅草屋留道通风口,风太大吹垮屋顶,太闷憋坏肺。” 阿布德似懂非懂,却记住了他指尖的动作 —— 缝七针,逆时针旋转 15 度,再缝三针,形成类似磁导航导管的螺旋结构。

“1998 年,” 顾承川的针尖挑开椰壳纤维,露出底下的白色内层,“我的老师用断针救过一个被洪水冲来的孕妇,针上的锈迹后来都长进了他的掌心。” 他摊开左手,老茧深处果然有块淡色斑点,像朵永不凋谢的锈花。阿布德摸了摸自己的手术刀 —— 那是把磨得发亮的弯刀,刀柄缠着羚羊皮。

手术在日出时进行,顾承川将椰壳导丝浸在煮沸的羊奶里消毒,蒸汽混着椰香,让他想起镇沅的青稞饼。患者是个十二岁男孩,心脏的异常震颤透过薄薄的肋骨,像藏着只振翅的鸟。“感觉到了吗?” 他将导丝递给阿布德,“就像摸过河床的石头,光滑的是正常血管,硌手的地方就是缺口。”

导丝进入心脏的瞬间,顾承川的手腕突然绷紧。椰壳的震颤频率与他的脉搏共振,这种手感让他想起磁导航系统的压力反馈 —— 不是数据的冰冷传递,而是带着体温的生命对话。“向右 0.1 毫米,” 他指导阿布德,“避开肺动脉瓣膜,那里的肉像熟透的香蕉,碰破就烂了。”

部落的巫医站在帐篷角落,手里攥着用兽骨磨制的护身符。顾承川冲他点点头,巫医突然明白,这个外来医生的针,和自己的骨刀一样,都是在给生命开路。当椰壳导丝精准抵达缺损部位,巫医轻轻哼起祷歌,曲调与顾承川哼过的手术室背景音乐,奇妙地和谐。